國安法5週年 港府防範軟對抗 挨批矯枉過正

港版國安法昨日屆滿五週年,近期多名港府官員頻頻提及要警惕「軟對抗」,稱當前香港社會表面風平浪靜,卻潛藏國安風險,例如有商家在收據上印製反中字眼,或透過散佈假消息阻礙政府施政等等,將從教育、網路、文化藝術等多領域加強防範,但民間也出現不同聲音,直言官方矯枉過正。

「軟對抗」是指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對抗行爲,近期至少八名港府高官提及要警惕軟對抗。例如香港特首李家超舉例,有人假冒他人身分進入器官移植登記系統,假扮當事人取消登記,製造很多人退出捐贈器官的假象,直言這就是軟對抗。

香港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舉例,美國把新冠肺炎源頭問題政治化,試圖削弱大陸的國際影響力,而香港亦出現抹黑疫苗效果的謠言,對抗疫工作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文體旅局長羅淑佩則指,軟對抗存在於表演內容、歌曲歌詞、故事情節,例如早前遭國安處點名涉宣揚臺獨、港獨及鼓吹武裝革命等主張的臺灣手遊「逆統戰:烽火」,就是一種較軟性的媒介,令人不知不覺地滋生錯誤意識。

大公報社評稱,「反中亂港分子」懾於國安法,不敢明目張膽搞破壞,以軟對抗取代硬對抗。

但香港當局加強管控軟對抗,也引發反彈。香港劇作家莊梅巖日前反問,當局一句「警惕軟對抗」,將對香港藝文界帶來多少殺戮,擔憂基層人員或爲討好上級或害怕犯錯,把任何蛛絲馬跡、投訴都納入軟對抗,導致冤枉無辜,令香港變得步步爲營、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