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旅遊新亮點?鬼蝠𫚉、鯨鯊澎湖東海再現身

澎湖銀海遊艇業者指出,24~26日連續3天,目擊6只以上鬼蝠𫚉現身澎湖屈爪嶼海域。(鄭文旗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時序進入鬼月,澎湖旅遊再斷崖式崩落。但是澎湖東海海域,繼去年8月接連發現3頭鯨鯊迴游和超大隻𫚉魚後,近日在屈爪嶼海域,又再度接連發現2頭以上鯨鯊,及6只鬼蝠𫚉現身,讓人驚喜。

銀海遊艇船長鄭文旗指出,24~26日連續3天,在屈爪嶼水深約60米海域,都有人目擊鯨鯊最少2頭前後在海面躍上躍下,鬼蝠𫚉則是6只以上,場面相當壯觀。

澎湖銀海遊艇業者指出,24~26日連續3天,目擊2頭以上鯨鯊現身澎湖屈爪嶼海域。(鄭文旗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鯨鯊在2020年6月1日正式被海洋保育署列爲臺灣的海洋保育類物種,是全世界最大的魚類,最大體長可達約20公尺,體重約42噸,由沿近海到大洋水域都可以發現其蹤跡。雖然鯨鯊一胎可孕有300尾幼鯊,被認定爲目前所知最多產的鯊魚種類,但成長非常緩慢,加上其肉質雪白如豆腐,各鰭體積大曬成魚翅價格也好,肝臟大又富含油脂,可加工爲維他命或魚肝油等產製品,而面臨瀕危困境,在臺灣先是進行魚獲量總量管制,逐年慢慢減少魚獲數,在2008年之後全面禁捕。

而和鯊魚是四億年前由同一個祖先演化而來的鬼蝠𫚉,屬於軟骨魚類,身體扁平寬大,最大體長可達 9 公尺、重達 3 公噸,是世界最大的魚類之一,因爲特別的前側兩隻肉足也被稱作「魔鬼魚」,其在水中能靈活自在地「滑翔」,還可凌空飛躍,因此被譽爲自由的海中舞者。但因生殖週期長、成長緩慢之特性,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在2011年將鬼蝠𫚉於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中列爲易危(Vulnerable,VU)物種,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則至2018年8月15日零時起,才禁止捕撈鬼蝠𫚉屬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