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多舉措推進物業糾紛源頭治理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深入踐行“能動司法、司法爲民”理念,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統籌各方力量,充分發揮人民法庭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職能作用,做實遠端防控、做優前端化解、做好實質解紛,持續推進物業糾紛源頭治理、高效化解,爲服務保障民生、提升人民羣衆幸福感貢獻司法力量。

共建共治,凝聚解紛合力

物業糾紛具有主體多、涉及面廣、積怨深、易激化等特點。恭城法院堅持“非訴在前、訴訟在後,有紛必調、有訴必理”的工作原則,積極與物業、業主、住建局、消防及調解組織等開展協調聯絡,爭取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大力支持,以司法力量助力推進物業行政管理效能,高效化解物業矛盾糾紛。針對物業糾紛訴源治理存在的問題,恭城法院組織召開了“物業糾紛訴源治理”聯席會,與縣住建局、縣消防等單位相關責任人以及部分物業服務企業代表和部分業主代表共同商討對策。

共商解紛,提升調解能力

恭城法院堅持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以化解類型化矛盾糾紛爲抓手,探索建立“多方聯動、分層過濾、分類化解、分級解紛”的物業服務糾紛化解新路徑。組織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調解員就物業糾紛審理規則和調解技巧進行溝通交流,對物業糾紛產生原因、解決辦法等進行深入探討交流。搭建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組建物業糾紛專業化調解隊伍,引入特邀調解組織及特邀調解員羣體,加強對調解員的業務指導和專題培訓。打造多方力量參與物業糾紛多元調解模式,推動法院解紛的“獨角戲”逐步向多元化“大合唱”轉變,使糾紛止於未訴。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以非訴方式化解矛盾,由經驗豐富的調解員進行溝通協調,及時向物業公司反饋業主訴求,促使雙方理性協商,從而推動大量物業糾紛在立案前柔性“解”、高效“結”。

分析立策,聚焦源頭治理

爲全面瞭解業主與物業公司矛盾糾紛產生的原因,恭城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組成工作組進行電話、入戶調查。經排查,很多業主反饋物業公司在管理上存在較多問題,主要有小區車輛擺放比較亂,消防通道、人行道以及平臺樓頂等均被佔用,物業公司不負責,出現問題找不到人進行溝通等。

針對業主反映的問題,恭城法院進行了實地調研,實地查看門禁、安全巡查、電梯維護記錄、衛生狀況、垃圾處理場地等並拍攝照片,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到化解糾紛時心中有數。同時,與物業公司召開座談會,詳細詢問服務標準、服務內容、收費標準,以及在收取物業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並對業主反映的問題進行反饋,針對物業公司確實存在的問題向物業公司發出司法建議,推動物業公司改進工作。

送法進小區,普法零距離

恭城法院聯合縣消防和縣住建局在物業服務糾紛集中的小區,向業主現場發放常見物業糾紛宣傳資料並提供法律諮詢,講解《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並結合法庭審理的典型案例以案說法,針對物業糾紛及人民羣衆關切的民生問題現場答疑解惑,向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普及相關法律知識,促進物業服務企業依法經營,提高業主依法維權意識,促進物業服務行業良性發展,力爭從根源上減少物業矛盾糾紛。(曹長青、周光宇、沈華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