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間「尿毒症工廠」 樓上做工、樓下洗腎 用工資付費

邱秀蘭和葉曉敏在工作。(取材自新京報)

從醫院退休的賀軍(化名)在廣州創辦了民營血液透析中心兼服裝工廠,協助尿毒症病人就業,並讓病人「以工養醫」。病人每日把服裝廠裡掙到的錢用來交透析費,透析完的身體再繼續投入工作,在這座「尿毒症工廠」裡,在縫紉機與透析機之間,他們轉換着病人和工人的角色,重拾生計與尊嚴。

新京報報導,這家尿毒症工廠樓下是透析室,樓上就是服裝廠,目前有58名尿毒症工人在此工作,從60幾歲到18歲都有,他們每天把服裝廠裡掙到的錢用來交透析費,透析完的身體再繼續投入工作。日產能最高可達2000件服飾,透析室則有50臺透析機,可供200人分早中晚輪班透析。

尿毒症病人透析中,枕邊備着速效救心丸、防止低血糖的彩虹糖。(取材自新京報)

據中國腎臟疾病數據系統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有超200萬尿毒症病人,年新增患者約2萬人。大量尿毒症病人面臨就業、就醫和經濟上的困境。

廣州有好幾間類似的民營透析中心,提供的就業類型各異,包含餐飲、手工和醫療耗材組裝工廠等。他們開闢出「以工養醫」的生存路徑,過上抱團取暖的集體生活。

尾部車間裡,尿毒症工人在剪線頭。(取材自新京報)

43歲的張順(化名)月平均工資在4500元(人民幣,下同,約631.4美元)左右,是廠內最高的。除去透析費、藥費和生活費,結餘下的1000多元,張順都用來打營養針,238元一針,「打完有力氣繼續掙錢」。

張順說,他因爲得病求醫,積蓄、工作和婚姻都泡湯,一度困在江西老家,坐吃山空,最後來到廣州這間工廠。

與張順一樣,廠內工人來自全國各地,因爲有着比常人差的體力、被透析耽誤的工時、僱主怕出意外擔責等因素,使他們的就業之路困難重重。

張順在工作。(取材自新京報)

服裝廠廠長賀軍2017年從醫院退休,2022年創辦血液透析中心,「我開廠的目的很簡單,通過幫助他們,增加病人數量」,他說,收一名病人兼工人,毛利潤在2000元左右。

然而,這種工廠兼民營透析中心,始終處在法規的灰色地帶,一些地方已被有關部門叫停發放福利並整改。

「讓咱們病人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張順說,這是主管對他們說過的話,「什麼規則,沒有規則,規則就是活下去」,工廠營運不順,他還借給賀軍數萬元維持運轉,因爲他想在這裡幹一輩子。

而賀軍則更希望得到一些政策扶持,比如提供一棟廉租房作爲病人的宿舍。

結束完一天的工作,晚上8點,透析牀位上葉曉敏打着哈欠,鄰牀邱秀蘭已熟睡。(取材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