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服務不斷線 暖心助就業
(原標題:【光明時評】服務不斷線 暖心助就業)
【光明時評】
作者:趙志疆(媒體評論員)
畢業生離校,就業服務“不斷線”。陝西省建立工作臺賬,爲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及時推送針對性強、適配度高的崗位,並圍繞人工智能等急需緊缺領域和當地重點產業鏈建設需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福建晉江於近日啓動2025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助就業服務工作,將工作週期拉長至今年12月,通過多種方式爲未就業畢業生羣體提供精準服務……“不斷線”的就業服務,給予畢業生有力的就業支持與發展信心。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就業更是關係到萬家燈火。統計數據顯示,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此前,在高校畢業生離校後促就業工作座談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聚焦突出問題,堅持效果導向,真正做到服務“不斷線”,政策落實“不斷線”、崗位資源開發“不斷線”、跟蹤幫扶援助“不斷線”、就業數據審覈“不斷線”。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多所高校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探索,努力實現就業幫扶“全程陪跑”。
確保高校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確要求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未就業的困難畢業生建立實名幫扶臺賬,提供“1131”就業服務(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及1次培訓或見習機會),持續做好跟蹤幫扶。
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羣體就業作爲重中之重,各地紛紛啓動專項行動,提供全方位貼心服務。河南省出臺16條舉措助力高校畢業生走好就業路,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按規定支持最高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山西省出臺就業崗位增量行動方案,推出政策15項,投入資金5億元,開發崗位2.8萬個,全力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工作;四川省將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和殘疾人“四類重點人羣”畢業生作爲重點幫扶對象,全力抓好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千方百計確保青年就業水平總體穩定。
“授人以魚”幫助畢業生解決“好就業”的問題,“授人以漁”則確保高校畢業生“就好業”。近年來,隨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一方面是“有人沒活幹”,另一方面是“有活沒人幹”。對應高校畢業生羣體,就是課程專業的理論性與就業創業的實踐性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要想扭轉這樣的局面,首先就要引導大學生擺脫“就業無意識、創業無想法”的狀態,以更加科學的課程設計和更加精準的就業服務,助力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比如,北京市開展“全員全學涯全覆蓋”就業教育與服務,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提供全鏈條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上海市推出“求職能力實訓營”“馬蘭花計劃”“海鷗計劃”等活動,精準提升不同高校畢業生人羣就業能力;江蘇省探索“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模式,全省119所技工院校與2700多家企業攜手,組建23個特色產業聯盟,讓培訓內容精準對接產業前沿……大力促進供需對接,積極拓展就業崗位,將爲高校畢業生帶來更多展翅飛翔的可能和機會。
當前,我國正加速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新技術日新月異、新業態層出不窮,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需要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就業服務網絡。確保扶持“不斷鏈”、服務“不斷線”,全面提升高校畢業生專業素養、創新思維和就業創業能力,以高質量就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撐。
《光明日報》(2025年08月14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