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佛祖街埋於泥海 律師逆風:應考慮遷離而非持續清淤

佛祖街爲光復鄉淹水重災區,林智羣逆風表示持續讓居民居住在該區「其實不安全」,應該由地方政府提出具體遷村方案。記者曾原信/攝影

花蓮光復鄉佛祖街洪災發生已兩週,多處淤泥掩埋達一層樓高,來自各地的「鏟子超人」志工與國軍仍持清淤中,律師林智羣(klaw)昨(7)日在臉書逆風發文指出,佛祖街原本就是位於「行水區」,地勢低窪且靠近堤防,持續讓居民居住在該區「其實不安全」,應該由地方政府提出具體遷村方案。

林智羣建議,目前佛祖街淹到一層樓的住戶,已經可以考慮遷離,而非持續找「鏟子超人」挖土。他引用研究者林庭揚製作的地圖指出,馬太鞍溪百年來河道多次變遷,而佛祖街就位於馬太鞍溪沿岸,是特別低窪、靠近堤防的地方。日治時期便被劃爲行水區,顯示該地長期爲洪水氾濫區域。

該貼文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有民衆認爲:「不如趁機重新規劃安全聚落」,也有人說:「災民不願遷離是人之常情,但花蓮縣政府應該提出完整的遷村計劃,拿着方案去溝通,而不是隻喊口號,卻說不清楚遷去哪裡、要怎麼做。」

網友表示:「這是良心話,附近的農田都是泥巴,應該也種不出什麼東西,附近的淤泥也可能在大豪雨後又淹水,地形地貌已經永久改變,人力不可能無止盡的清除淤泥」、「裡面還有泥巴高達三、四公尺的,這些地方其實都不適合再住人,只是居民可能想找逝去的親人及重要物品,才需要繼續挖掘。」

但也有網友質疑,一旦啓動遷村,恐引發土地重劃與補償爭議,甚至成爲地方與中央政府政治攻防戰的籌碼,不得不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