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屈公病疫情蔓延周邊 福建、浙江、廣西也被列為流行風險一類地區
廣西省南寧市葛村路石油小區13日上午發現4名屈公病患者,該社區出入正常,但不時有應急消毒車輛和工作人員進出清理消毒。(圖/取自廣西法治日報微信公衆號)
中國大陸廣東近日爆發屈公病(基孔肯雅熱)疫情,本地累計病例已超過9千例,疫情還向周邊省市蔓延,包含廣西、浙江、福建均被列爲與廣東同等的屈公病流行風險一類地區,上海、江蘇等被劃入流行風險二類地區。
據廣東省疾控局通報,8月3日至8月9日,廣東全省新增報告1387例屈公病本地病例,主要集中在佛山1212例,未報告重症和死亡病例。自7月8日以來,廣東全省已累計9103例本地病例。廣東周邊省市也陸續傳出輸入病例。
例如,廣西省南寧市葛村路石油小區13日上午發現4名屈公病患者,據《廣西法治日報》,該社區出入正常,但不時有應急消毒車輛和工作人員進出展開清消工作。南寧疾控示警,「我市近期不斷出現(屈公病)輸入性病例報告」。
根據大陸國家疾控局上月30日發佈的「基孔肯雅熱防控技術指南(2025版)」,依據屈公病流行風險由高至低分爲一類至四類地區,其中一類地區指媒介伊蚊活躍期較長、既往報告登革熱本地病例較多、聚集性疫情發生風險相對較高,除了此次疫情爆發的廣東省屬於此一級別,浙江、福建、廣西、海南、雲南等省份也均屬於高風險區域。
流行風險二類地區,指媒介伊蚊活躍期相對較長或既往有登革熱本地病例報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發生風險的省份,包括上海、 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等11個省份。
大陸國家疾控局表示,屈公病是由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感染引起,經蚊子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牀以發熱、關節痛、皮疹爲主要特徵。人羣對屈公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不過屈公病並不會人傳人。
由於上週新增病例連續2周下降,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長康敏稱,佛山市疫情快速上漲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廣東全省新增報告病例數呈現連續下降趨勢。此前,7月27日至8月2日廣東新增2,892例;7月20日至7月26日新增2,9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