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國泰海通組織架構大調整 新一屆領導班子出爐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4月3日晚間,國泰君安正式更名國泰海通後,發佈首份公告“官宣”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和組織架構。

其中,董事長、副董事長、總裁及高管名單正式出爐,主要融合了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原有班底。組織架構則進行了大範圍調整,其中按照7大核心業務線,分別設立了7個實體化運作的委員會,同時總部部門則共設置41個,分公司44家等。

多位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提到,董事會和高管團隊人事安排靴子落地、調整後的組織架構出爐,意味着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整合工作中頂層設計的主體部分接近尾聲。

班底融合

具體來看,董事會方面,內部董事3名,爲朱健、李俊傑、聶小剛;股東董事8名,爲周杰、管蔚、鍾茂軍、陳航標、呂春芳、哈爾曼、孫明輝、陳一江;獨立董事6名,爲李仁杰、王國剛、浦永灝、毛付根、陳方若、江憲。

其中,原國泰君安董事長、執行董事朱健擔任國泰海通董事長,原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此前已赴任上海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作爲股東董事,擔任國泰海通副董事長。另據知情人士表示,除了周杰,還有4名股東董事彼時的候選人提名是由國際集團推薦,哈爾曼由股東上海國盛集團推薦,孫明輝由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公司推薦,陳一江由股東新華人壽保險公司推薦。獨立董事方面,則有4位“熟面孔”,其中3位此前曾是原國泰君安第六屆董事會成員,1位是原海通證券獨立董事。

高管方面,原國泰君安總裁李俊傑赴任國泰海通總裁,毛宇星、謝樂斌、羅東原、聶小剛、潘光韜、張信軍、陳忠義、韓志達被聘任爲國泰海通副總裁,聶小剛兼任首席風險官、董事會秘書,張信軍兼任首席財務官,趙宏爲總審計師,俞楓爲首席信息官,趙慧文爲合規總監、總法律顧問。

這其中,除了李俊傑,謝樂斌、羅東原、聶小剛、陳忠義、韓志達均曾擔任國泰君安證券副總裁,俞楓、趙宏則在此前分別是國泰君安的首席信息官、總審計師,這些高管大多在國泰君安耕耘了二十年以上,不少還是君安證券時期或是2000年前就進入的“老將”。而毛宇星、潘光韜、張信軍、趙慧文則曾在海通證券任職,分別擔任過副總經理、首席信息官、財務總監、合規總監等職務。

“從董事長、副董事長等董事會安排和高管團隊的安排來看,兩家券商的整合遵循了原核心班底的融合思路。”上述業內人士提到,這有利於保持業務及人員穩定,對未來的協同效能釋放也奠定了基礎。

組織架構更新

除了人事落地,國泰海通組織架構也全面“上新”。其中,根據券商核心業務線,分別設立財富管理委員會、研究與機構業務委員會、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固定收益業務委員會、權益業務委員會、信用業務委員會、金融科技委員會共7個實體化運作的委員會。

總部部門方面,則設置41個一級部門。其中7個委員會合計設置27個一級部門。

具體來看,財富管理委員會下設客羣發展部、私人客戶部、資產配置部、財富平臺部、交易服務部5個一級部門。

研究與機構業務委員會下設研究所、政策和產業研究院、機構銷售部、海外機構銷售部、資產託管部5個一級部門。

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下設投資銀行部、債務融資部、資本市場部、質量控制部、投行大客戶部5個一級部門。

固定收益業務委員會下設固定收益投資部、固定收益客需部、固定收益銷售部3個一級部門。

權益業務委員會下設證券衍生品投資部、權益投資部、權益客需部3個一級部門。

信用業務委員會下設融資融券部、質押融資部2個一級部門。

金融科技委員會下設金融科技部、技術研發部、系統運行部、數據管理應用部4個一級部門。此外,除7個委員會外,另外在總部層面還設有戰略客戶部、營運管理部、法律合規部、風險管理部、內核風控部、審計部、計劃財務部、資產負債部、戰略發展部(數字化轉型辦公室)、整合工作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辦公室、行政事務部、董事會辦公室等一級部門。

分公司和子公司方面,目前整合後,在主要省市區設置的分公司有44家,各類子公司則在過渡期內並行運作。

上述業內人士站在併購活動的各流程環節難易程度提到:“組織架構整合的背後,存在相應人事的變動和資源的遷徙整合,這部分往往是併購案中影響面最廣、持續時間最長、融合壓力最大的環節,考驗新一屆班子的領導能力。”

有接近國泰海通的人士表示,更新後的組織架構前臺着力強化客需導向、高效整合資源、提升專業、定製的解決方案輸出能力;中臺則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定位爲全公司的公共能力中心,全面賦能零售、企業、機構三大客戶服務體系建設;在後臺方面,進一步突出集約共享,破除行政化導向,提質增效。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