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低利時代助陸資本市場發展

第一財經報導,管濤指出,從國內外經驗看,貨幣緊縮可以遏制物價上漲,但貨幣寬鬆對於治理物價低迷的效果欠佳,因爲後者通常涉及結構性問題,更多需要依靠結構性政策來解決。

管濤強調,大陸經濟問題的癥結,在於「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挑戰,有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要解決上述問題,離不開資本市場的高品質發展。

管濤說「負債多、本金少」是大陸融資結構失衡的重要表現。提高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比重一直是大陸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官方從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已提出優化融資結構,今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明確指出「增強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已經釋放清晰的政策信號。

有了頂層設計,則要暢通政策傳導。管濤強調,由於亞洲普遍債務融資以銀行信貸爲主,一旦銀行體系出現問題,就可能令社會融資體系陷入癱瘓,大陸也存在類似問題。現階段企業債券融資成本雖下降,但企業信用債發得少,甚至因經濟不好更難從債券市場融資,最終仍要依靠銀行貸款。

但銀行信貸的低利率傳導普遍面臨阻礙,一方面是有效融資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銀行放貸不積極。管濤認爲,要解決上述問題,唯有大力發展包括股票和債券融資在內的直接融資,豐富多層次的融資結構,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管道,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