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暫緩 4月外銷訂單比預期熱 但拉貨潮恐只到6月

我國4月外銷訂單受惠美關稅暫緩的拉貨潮,以及AI需求強勁,年成長2成優預期。但是經濟部看這波拉貨可能只到6月底,之後要觀察美國稅率多寡與實施時間點。圖爲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昨在北流的專題演講,秀出臺灣半導體供應鏈。(資料照)

廠商至少上半年還可以笑。經濟部今(20日)公佈4月外銷訂單564億美元,年增近2成,增幅較預期還翻倍。該部解釋,這受惠AI需求強勁,加上關稅暫緩的拉貨助益。目前預期這波拉貨潮會持續到6月底,之後訂單是否轉折下跌,要看美國關稅最後談定的稅率與實施時間點。

原本統計處預估4月接單是年成長約10%,結果出來卻是大增19.8%。統計處長黃於玲說:「看起來是這個月有比較明顯拉貨效應」。但強調,AI需求強勁仍是重要原因,從資通信產品中的伺服器,我在各地區接單都有增加看的出來。

因此在接單七大產品上,科技類像是電子產品及資訊通信產品,都比去年同月強勢翻漲35%、20%,金額創歷史單月新高,光學產品則小增。至於傳統貨品,因需求疲弱,加上海外同業低價競爭影響,表現不如人意。除機械年增5.8%、化學品持平,塑橡膠製品與基本金屬等兩大類產品,都是各年減8%、11%。

至於這波拉貨潮可以支撐多久?黃於玲說,這要看關稅談定的結果。因爲依照上一次美中貿易戰經驗,還沒有正式實施前,廠商多少還是有拉貨效應,因爲美國關稅暫緩是90天,所以目前看拉貨潮可以延續到6月底。

等到7月,外銷訂單是否轉折向下?黃於玲強調,要看關稅實施的時程、稅率高低,要等比較近一點再來確定。目前統計處看5月訂單,會持續年增16%,拉出連四紅。

4月的下單地區方面,來自美國訂單192億美元,金額創歷年同月最高,年成長3成,訂的主要是電子產品,東協也有3成2動能。其他歐洲、日本、東協都有1成以上增長。倒是上月仍被美國祭出145%高關稅的中國大陸(香港),對我下單金額113億美元,還比去年多5.7%。黃於玲解釋,陸系品牌廠商下單未必從大陸出貨,可能從東南亞這些地區,所以不見得都被課高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