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指數連13紅 3月已現關稅預期拉貨潮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3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106.89,年增14.71%,主因受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持續熱絡,挹注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增;綜計第一季製造業生產指數98.77,較上年同期增加12.79%。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年增25.07%,創歷年單月新高,其中積體電路業受惠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暢旺,年增29.49%,面板及其組件業因客戶拉貨動能增強,年增10.05%;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制品業受惠人工智慧應用及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旺盛,加以手機鏡頭訂單增加與半導體產業投資動能續強,年增21.22%。
傳統產業中,受市場需求平疲及海外同業低價競爭,以及廠商產線排修影響,基本金屬業、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分別年減4.78%、3.94%;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10.82%,主因部分車型零件短缺,加以部分汽車零件因國內外接單減少而減產;機械設備業則受惠半導體先進製程積極擴充產能,年增7.57%。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3月時還未公佈對等關稅政策,電子零組件業確實有部分廠商出現拉貨潮,不過除此之外,AI與高效能運算應用需求是全球經濟震盪之下,持續處於明朗的產業,其需求不墜,亦帶動電子零組件表現創高。
黃偉傑進一步指出,對等關稅帶來的效應將在哪個時間點顯現、影響到底多大,連廠商都無法預估。他表示,廠商告訴統計處,由於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非常高,因此沒辦法預估。
統計處現階段預期,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00.24~104.24,年增幅14.4%~19%。
另外,批發、零售、餐飲三業3月營業額分別年增9.9%、年增0.4%和年增2.8%,其中,零售業扣除CPI影響2.58%、餐飲業扣除CPI影響3.26%,年成長皆爲負值。統計處強調,物價爲短期因素,同時消費者可能選擇性購買較低廉的品項,與CPI的權重不一致。
統計處預估,4月批發業將持續成長,年增4.3~7.3%;零售業年增率0.4~3.4%;餐飲業年增率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