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協議認知落差浮現 怕川普翻臉 日本不敢言明

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美日關稅協議由於內容未載入文件,如今雙方的認知落差迅速浮上臺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與日本於美東時間22日(臺灣時間23日)宣佈達成關稅協議,日本關稅從原先的25%降至15%。然而,由於兩國同意的內容未載入文件,如今雙方的認知落差已迅速浮上臺面。

日本時事通訊社今日報導,由於沒有正式記載彼此協議內容的文件,美日雙方的說法出現多處不一致,甚至連對等關稅將降至15%的適用日期也不明確。外界憂心,美方可能會突然改變方針,使局勢再度陷入不確定。

白宮於當地時間23日,也就是雙方達成協議的隔天,宣佈日本降低對等關稅的交換條件是,承諾「每年增加數十億美元的美國防衛裝備品採購」與「立即增加75%美國產米的進口量」。然而,根據日本方面說法,防衛裝備品的採購並非此次談判的新協議內容,而是本就納入政府現有計劃。

至於稻米,美國總統川普強調「日本向美國開放了市場,甚至包括稻米」,但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反駁,稱市場開放的說法是誤解。日本方面僅表示,會在每年約77萬噸的「最低進口配額」(Minimum Access,MA)框架內,增加美國米的比例,對於「增加75%」這個數字是否正確,則選擇不表態。

此外,美方還主張日本同意向波音公司購買100架飛機,並承諾進行最高達5500億美元(約新臺幣16.2兆元)的對美投資。但實際上,飛機的購買數量只是日本航空與ANA(全日空)控股等公司已決定採購數的總和。而所謂的5500億美元,也僅是針對計劃對美投資的企業,由日本政府相關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與貸款保證額度。

關於新關稅適用日,日本方面推測是原本對等關稅將提高至25%的8月1日,但並未有明文規定。一名日本政府人士透露,川普被視爲是一位「若遭到笨拙的挑釁可能翻臉改變主意」的人物。如果日本在公開場合否認美方所認知的協議,恐刺激川普,可能再次向日本提出強硬要求。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也在美國電視節目上表示:「若川普總統不滿意的話,將對包括汽車在內的所有日本商品再度課徵25%關稅」,他透露美國將每季檢視日本的履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