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風暴”重創美股,多隻QDII已經提前減倉
一場由關稅政策引發的“風暴”正在席捲全球資本市場。當地時間4月3日和4日,美股再度遭遇重挫,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兩日均暴跌10%以上,“科技七巨頭”市值蒸發13萬億元。
隨着市場調整,多隻QDII持倉股出現大跌,也將進一步加劇聚焦美股市場的QDII業績壓力。據第一財經統計,目前超六成有相關數據的QDII基金已提前減倉美股,部分產品調倉幅度高達40個百分點,並轉戰A股或港股市場。
與此同時,市場劇烈波動促使國際機構調整投資策略。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馬克·海菲爾(Mark Haefele)在最新報告中表示:“近幾個月來,我們曾就潛在的波動性發出警告,並建議對衝股票敞口和分散投資組合。但宣佈的關稅力度之大,讓我們和整個市場都感到意外。”
鑑於盈利增長前景較低、關稅持續的不確定性以及未來可能長期存在的波動性,瑞銀將美國股票評級從“有吸引力”下調至“中性”,同時將科技板塊評級從“最具吸引力”調整爲“具有吸引力”。
“黑色48小時”衝擊
當地時間3日和4日,美股市場出現“黑色48小時”,三大指數全線大跌,日跌幅均在近五年的高位。截至4日收盤,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兩日分別下跌11.44%、10.53%,道瓊斯工業指數同樣下跌9.26%。
在這場風暴中,備受市場矚目的美股“科技七巨頭”全軍覆沒,數據顯示,蘋果、特斯拉的區間跌幅均超過15%,“七巨頭”平均跌幅達12.17%。短短兩日內,這些科技巨頭的總市值蒸發1.84萬億美元,約合13萬億元人民幣以上。
多隻QDII持有的個股也未能倖免。第一財經據Wind數據整理,QDII在去年底持有且有數據的2347只個股中,有超過三成同期跌幅超過10%,包括110只跌幅超過20%的個股。如微芯科技、雅詩蘭黛等個股區間下跌超過20%。
事實上,美股的調整已持續了一段時間,直接導致不少QDII產品出現大幅度回撤,甚至由盈轉虧。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近一個月跌幅超過10%的QDII數量達到30只(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大多爲跟蹤恆生科技或恆生互聯網科技業的產品。
以區間跌幅最高的嘉實恆生科技ETF爲例,該產品近一個月下跌12.95%,年內回報從35.54%縮水至17.99%;易方達標普消費品指數增強人民幣A則從上漲3.28%轉爲下跌4.61%。
時間拉長至年內來看,重倉美股的QDII產品業績普遍不佳。從目前的QDII基金業績排名來看,處於墊底狀態的也多爲這類產品。如年內業績最低的華夏全球科技先鋒人民幣,年初至今的累計回報爲16.39%,該產品持有的美股倉位爲60.97%。
在年內跌幅超過10%的15只QDII產品中,重倉美股的產品數量多達11只,持倉比例均在45%以上。其中,6只基金持有的美股倉位超過80%,包括易方達標普信息科技A人民幣、嘉實標普生物科技精選行業ETF、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ETF等。
美股持續調整疊加市場情緒降溫,此前因資金熱炒而高企的溢價率也進一步回落。截至4月3日收盤,溢價率在3%以上的跨境ETF已從上月同期的9只降至5只,溢價率的“天花板”也從28.6%降至20.78%,資金炒作熱情有所退潮。
從“增持”到“減持”
“我們對美股的立場從‘有吸引力’變爲‘中立’。”馬克·海菲爾認爲,短期預計市場會特別波動,因爲關稅可能“以牙還牙”地升級,“232調查”可能導致美國進一步加徵關稅,而且很可能出現一致性的盈利和經濟下調。
同時,瑞銀對美國科技行業的看法也從“最具吸引力”調整爲“具有吸引力”。在其看來,儘管仍然相信AI技術週期的長期基本面完好無損,但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在近期至中期帶來一些阻力。
“此次關稅衝擊表觀上是美股大跌的催化劑,更深層次看,是美股過去多年蘊含風險的集中釋放。”方正證券分析師燕翔認爲,海外機構預期偏謹慎的原因之一在於美股估值偏高,嚴重透支了未來潛在收益率。
燕翔表示,反觀A股市場,當前整體估值仍處在底部區域,而隨着近年來無風險利率持續下降,權益資產目前具有很好的投資性價比(體現在股權風險溢價ERP中)。關稅陰霾下,A股市場有望走出獨立行情。
有QDII基金經理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關稅是影響市場變化的重要因素,市場擔憂關稅會持續多久,究竟是一種談判手段還是新的永久性措施。如果美股持續下跌,可能會調整或減少倉位以規避進一步的風險,還要看具體的情況。
記者對比基金定期報告發現,部分QDII基金經理已提前調整了對美股的倉位。據第一財經統計,在去年四季度投資美股且有相關數據的132只QDII產品中,超過六成產品降低了美股的倉位,部分下調幅度在20個百分點以上。
以創金合信全球芯片產業A爲例,該基金的美股持倉從去年中報的60.15%降至去年四季度的19.3%,減少了近41個百分點。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揚表示,去年中報及三季報時認爲美股波動性會逐漸加大,而大中華區股票將更具有性價比。
基於此,劉揚選擇加大A股和港股的配置,減倉日本、美國和越南股市,增加中國臺灣席位的額度,擇機增配新興市場。“進入2025年,維持大中華區的科技股好於美股的判斷。”在他看來,預期硬科技的投資熱情將持續走高,特別是大中華區的科技股。
以中美資本市場爲主的嘉實全球產業精選,同樣在去年下半年將美股倉位降低了超過21個百分點。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張琴在2024年年報中明確表示,去年四季度就轉向以中國股票爲主,中國股票的戰略配置價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