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風暴下,英偉達最新動作耐人尋味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英偉達昨日美股盤前發佈公告稱,正在聯合臺積電、富士康等供應商製造工廠,將在未來幾年裡實現AI超級計算機(芯片)的美國本土化製造——未來四年,英偉達的AI基礎設施總價值可能達到5000億美元。
關稅風暴下,AI芯片之王這一表率,既可視爲對“特朗普2.0政策”的迎合,也可理解爲再度爲“後deepseek時代”那些失去遠期信心的投資者畫下的又一個大餅。
根據昨日高開低走的股價表現來看,市場或對這一計劃的落地充滿遲疑。不過透過英偉達這一動作,我們還是可以管窺以芯片爲代表的美國製造行業的“復興”邏輯。
據英偉達稱,這一計劃的輪廓大致爲:
·爲了實現首次在美國實現 AI 芯片和超級計算機制造的本地化,將與臺積電、富士康、緯創、安靠 和 矽品精密展開合作。
·亞利桑那州和德克薩斯州的 Blackwell 芯片和 AI 超級計算機已投入使用超過 100 萬平方英尺的製造空間。
·這些芯片預計將在 12-15 個月內實現大規模生產。
·未來四年,英偉達的 AI 基礎設施總價值可能達到 5000 億美元。
“預計未來幾年將建造數十個'千兆瓦級 AI 工廠',”英偉達表示,並補充說,“爲美國 AI 工廠製造英偉達 AI 芯片和超級計算機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創造數十萬個工作崗位,並推動數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
黃仁勳亦對“美國製造”AI芯片及AI超級計算機發表了評論:“全球 AI 基礎設施的引擎首次在美國建造”,並且“增加美國製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滿足對 AI 芯片和超級計算機不斷增長的難以置信且不斷增長的需求,加強我們的供應鏈並提高我們的彈性。
英偉達此舉將支持美國的芯片製造行業,並可被視爲臺積電產業鏈北美轉移的標誌。
隨着特朗普關稅大棒,業界普遍認爲世界到 2030 年代,將分裂成更嚴重的兩極狀態,全球供應鏈戰爭將因此一觸即發。英偉達的這番動作難免令人尋味。
與此同時,根據媒體報道,另一家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亦正在通知供應商“加快將印刷電路板等零部件生產轉移到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地區”。
據報道,該公司還告訴供應商,面向美國市場的大部分 MacBook 和 iPad 都需要在越南製造。“我們被要求儘可能通過空運將所有組件運送到東南亞和印度。這就像客戶正在哄搶所有庫存,以便將它們運出中國,“蘋果零部件供應商的一位高管告訴媒體,並補充說他的公司將不得不承擔額外的空運成本。
Meta、惠普和戴爾也已指示供應商增加在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生產。
很顯然,由特朗普關稅大棒掀起的風暴還遠未到可以蓋棺定論之時,由此引發的全球新一輪,可能也是近60年最猛烈的一輪全球供應鏈戰爭,已經打響。
我們對此需要深刻理解的是,這一過程中,主戰場不再是傳統貿易內容,而將是 AI 芯片及其應用——包括電動汽車、清潔技術、人形機器人、無人機、近地軌道 (LEO) 衛星和大型語言模型 (LLM))。
因爲,雖然這些行業看起來是獨立的行業,但它們都共享一個共同的技術和供應鏈生態系統。
換句說,誰主導了這些行業,誰就將主導全球經濟未來30年。
轉載開白 | 商務合作 | 內容交流請添加微信:jinduan008添加微信請備註姓名公司與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