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出招 美國車就能東京滿街跑? 外媒打臉川普美夢

圖爲美國總統川普上宣佈,與日本完成史上最大規模協議,針對日本的對等關稅稅率降至15%。(資料照/美聯社)

路透社七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說得沒錯,日本與歐洲很少會買美國製造的汽車,不過,這跟貿易障礙的關係不大,不管是在東京還是在倫敦,不少車主都認爲,美國的汽車不僅車體太大而且很耗油。

川普經常抱怨,美國車經常不被其它國家的消費者所接受,相反地,日本和歐洲每年卻向美國賣出好幾百萬輛的汽車。在最近達成的貿易協議中,歐日兩個市場都同意取消或放寬進口美國汽車的安全測試,歐洲更是將降低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

路透社認爲,若要說服生活在狹窄街道以及小小停車格的日歐消費者,去改買美國製造的福特大皮卡F-150,以及凱迪拉克的大休旅Escalade ,只靠降價或調降關稅的話,吸引力可能還不夠。

汽車專家指出,美國的汽車主要是爲開在寬闊的馬路和高速公路上所設計,若要開在日本又小又窄的街道上,可能不太容易,需要較高超的駕駛技術。不過,跟日本或德國車相比,美國車的線條較漂亮,尤其是車尾以及擋泥板部分。

光是在2024年,日本當地就賣出370萬輛左右的新車,其中三分之一屬於輕型車,也就是俗稱的K-Car,這些汽車不僅車體小且很省油。日本自動車工業會(JAMA)統計,外國汽車只有佔日本新車銷售量的6%而已。

隸屬一般社團法人的JAMA分析,這些賣出的外國車當中,美國雪佛蘭有約570輛,凱迪拉克約450輛,道奇約120輛。以福特來說,幾乎在十年前就已退出日本市場。不過,特斯拉卻是個例外,比重日益增加。

至於歐洲地區,美國製造的小型車賣相相當不錯,譬如說,福特的跨界休旅Puma以及較舊款的Fiesta等。在過去二十年當中,福特和通用已轉向生產車體更大的皮卡和休旅車,但不太適合歐洲狹小的街道,以及歐洲人喜愛較小型的汽車。

歐洲汽車製造協會(ACEA)表示,福特從1900年代初曾稱霸過歐洲,不過,銷售量是每況愈下,從2005年的126萬輛,大幅降至2024年的42.6萬輛。同時,市佔率也從8.3%減至3.3%。

通用汽車集團在2017年一度退出過歐洲市場,不過,在2024年時,又以旗下品牌凱迪拉克的純電休旅Lyriq重新迴歸。汽車數據統計公司JATO指出,凱迪拉克的Lyriq在歐洲才賣出1514輛。

不過,美國車商對歐洲市場還是不死心,通用汽車表示,凱迪拉克正在擴大純電動車的產品線,並認爲這些車款在歐洲上市後都很受歡迎。同時,福特汽車也說,已在歐洲推出越野休旅Bronco以及跑車Mustang等,較具有美國特色的車款。

另外,川普也向韓國施壓,要求韓國對美國汽車開放市場且免稅輸入。韓國汽車進口商與經銷商協會(KAIDA)統計,進口車在韓國車市佔比不到20%,同時,被德國車品牌稱霸的韓國進口車市當中,美國車的比重僅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