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前日本一季度經濟意外萎縮,推遲加息或使再通脹進程停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關稅衝擊波的影響還未顯現,日本經濟就呈現萎縮的態勢。

當地時間5月16日,日本內閣府公佈,日本2025年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2%,按年率下降0.7%,年均下跌幅度遠超市場預期的下降0.2%。這也是日本GDP四個季度以來首次呈現環比負增長。

影響日本經濟下滑的原因是,私人消費停滯和出口下降。具體來看,佔日本經濟產出一半以上的私人消費在第一季度持平,而市場預期爲環比增長0.1%;當季日本出口環比下降0.6%,但同時進口環比上升了2.9%。這些因素都拖累了當季經濟增長。

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仍未實施,日本經濟似乎已經失去了海外需求的支持,並凸顯經濟脆弱性。外界對日本經濟的前景越發不樂觀。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美國於4月實施關稅措施之前,日本經濟已顯疲軟。木內表示,關稅的影響可能在二季度更加凸顯。這也意味着,日本正面臨着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

日本經濟不穩定、美國關稅可能很快襲來……各種不確定因素下,日本央行加息前路阻礙重重。即便如此,日本央行並未放棄繼續提高政策利率。一直以來,日本政府希望藉助通脹持續推動企業加薪,促進內需擴張,形成良性循環,以幫助經濟擺脫通縮。在美國關稅衝擊波之下,日本政府的願望能否實現?

意外陷入“技術性衰退”懸崖

遭遇一年來的首次經濟萎縮,而且萎縮速度超出預期,這也許是日本政府沒有料到的結果。

具體來看,引發日本經濟萎縮的兩大根源在於國內消費停滯和出口下降。數據表現也凸顯了日本經濟的脆弱性。首先是,自去年底以來,大米和新鮮蔬菜價格的飆升嚴重削弱了消費支出,佔日本經濟比重一半以上的個人消費疲態盡顯;其次,日本一季度出口表現下滑。若按月份來看,一季度的三個月日本出口都呈現增長,特別是2月該國出口超預期增長,顯示企業在一系列美國關稅措施出臺之前增加了訂單。但到了3月,日本出口增速顯著放緩,可見海外需求難以持續,或進一步反映出日本出口獲利能力下降,以及該國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有所減退。

“日本一季度經濟陷入萎縮,體現日本對於全球經濟的敏感度較高,其經濟韌性相對薄弱。”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出口方面,雖然美國關稅的負面影響還未體現,但是在全球需求放緩的背景下,出口商已經較爲謹慎。出口下滑,而進口上升,造成淨出口對於經濟的貢獻由正轉負。另一個拖累項是消費,在通脹仍然高企的背景下,居民端實際可支配收入下滑,疊加國際經濟前景不明,消費意願有所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一季度的數據還未受到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的波及。對於在美國關稅生效前就產生這樣的結果,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研中心主任陳子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源於外界已經預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可能會對該國經濟造成較大波動從而影響市場情緒,另一方面還是因爲美國對日本的汽車消費沒有想象中多,這也跟日本汽車在全球車企中的競爭力下滑有關。

當前,日本正尋求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5月11日,據央視新聞報道,就美國對部分英國汽車加徵關稅降至10%,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雖然這是一種模式,但日本尋求撤銷加徵汽車關稅,並非降到這一百分比即可。同日,石破茂再次重申,他將在與美國的談判中要求取消所有加徵的關稅,尤其是針對汽車的關稅措施。

美日談判結果尚未明朗,但日本已不可避免受到汽車關稅的負面影響。汽車產業是日本第一大經濟支柱,其產值佔日本製造業的50%,總產值佔到了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左右。去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額超過6萬億日元,佔日本對美出口總額近三成。石破茂也曾表示,“汽車關稅對日本經濟影響極大。”

據日本業界估算,美國汽車關稅導致日本汽車出口下降、日本國內汽車生產減少,最多或使日本經濟遭受13萬億日元損失。這大約相當於2024年訪日外國人消費額的1.6倍,佔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

因此,王昕傑認爲,美國加徵關稅的具體影響將在下個季度有所體現。他表示,日本下一季度的出口數據可能會進一步下滑,企業很有可能在不明朗的經濟預期下削減開支,日本經濟再次陷入萎縮的風險相當高,“接下來的美日之間的談判尤爲重要。”

陳子雷也持相近的觀點。他表示,當前日元呈現升值,在這個趨勢下,日本出口競爭力有所下降,疊加持續的通脹損害私人消費,若這兩個問題沒辦法解決,今年日本經濟也難逃衰退的風險。

日央行再陷入兩難處境

其實在一季度經濟數據公佈之前,日本加息的預期曾一度升溫。

日本總務省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日本國內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6%,連續36個月保持在日本央行2%的目標之上,同時3月日本核心CPI同比上漲3.2%,連續43個月高於政策目標。有預測認爲,日本4月核心通脹可能錄得兩年來最快增速。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工資漲幅明顯。日本厚生勞動省週一公佈數據顯示,今年1月日本勞工基本工資同比增長3.1%,創下自1992年10月以來最大漲幅。分析認爲,這一數據爲日本央行權衡未來貨幣政策走向提供了積極信號,進一步加息預期愈發穩固。更重要的是,由工資上漲推動的服務產品價格上升趨勢或重新得到強化。數據顯示,4月日本消費需求好轉帶動服務業重返擴張。

然而,日本經濟仍未扭轉疲態。在一季度經濟同比負增長的背後,代表經濟增長風向標的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在第一季度依然被壓制在50的“榮枯線”之下,並連續10個月陷入萎縮。

即便日本央行此前暗示決心維持加息的立場,但從現實操作來看,日本加息路上面臨衆多掣肘。其中,最大的干擾莫過於美國的關稅政策。據新華社報道,日美目前已舉行兩輪關稅談判,日方持續要求美方重新審視關稅措施,但美方一直堅持不能在汽車、鋼鐵等產品上給予日本“特殊待遇”。日本央行預測,若貿易摩擦持續發酵,將通過三條路徑衝擊日本經濟: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將抑制出口需求,企業盈利空間遭擠壓,家庭與企業因前景不明而推遲消費投資。

在最近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日本央行將實現穩定通脹目標的時間推遲了一年,並將2025財年經濟增長預期減半。日本央行審議委員也表示,急於加息可能會影響消費支出,暫時維持政策穩定是合適的。在這些鴿派信號發佈後,包括高盛和巴克萊在內的多數日本央行觀察人士將下次加息時間預測推遲至今年晚些時候或2026年。

“加息的關注點在通脹和工資的螺旋關係上,日本用了很長時間才創造出再通脹環境,目前的通脹漲幅還是可以忍受的。”王昕傑認爲,當前有衆多條件阻礙日本加息,首先,是全球經濟形勢,在全球經濟形勢欠明朗之際,日本央行表現相對保守;其次,在近期日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日本央行也避免過於緊縮的政策來進一步加大日元的升值幅度,因爲這會影響出口行業,以及影響套息交易的正常運作。

展望未來,王昕傑表示,在美國關稅的影響下,可能會導致日本再通脹進程停滯。在衆多不確定因素下,日本央行會暫緩加息的動作,直到美日談判有進展再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