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 留抵營業稅可退還
財政部。聯合報系資料照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衝擊,財政部昨(4)日再祭紓困措施,只要是因關稅政策受創而向政府領取補貼、補償,或其他因關稅政策影響導致營業收入減少,可向國稅局申請退還留抵營業稅,累計上限30萬元。
由於美國提出對等關稅政策,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可能導致部分廠商營運陷困境,財政部陸續祭出紓困措施,除了將報稅期間延長一個月至6月底,昨日也公佈「受理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審覈作業原則」,讓企業可申請退還留抵營業稅。
依規定,有開立統一發票的企業,當進貨規模大於銷售規模時,營業稅的進項稅額會大於銷項稅額,原則上應留抵下期營業稅,不能退稅;不過營業稅法第39條也有但書,當有「特殊情形」時可報財政部覈准退稅。
財政部依據這項但書發佈退稅辦法,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林巨峰表示,此次規定共有四大點。
首先,適用期間爲美國評估與實施關稅政策的影響期間;其次,申請對象爲目前仍在營業中的營業人;第三,必須符合經中央主管機關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而提供紓困、補貼、補償、振興、支持或協助等措施,或其他因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導致營業收入減少,才能提出申請;最後,單一營業人累計退稅上限爲30萬元。
林巨峰補充,此次退稅機制與過去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留抵營業稅退稅措施類似,最大不同點在於,雖同樣是營收減少可申請退稅,但此次並未設定一定減幅門檻(例如15%),預料將有更多企業受惠。
林巨峰建議,只要符合規定條件的營業人,可備妥申請書與證明資料,向所在地國稅局提出申請,國稅局會「從簡、從速」審覈;但依規定,若原先已用該筆營業稅留抵稅額作爲補繳稅金或罰鍰擔保,就不可再申請退稅。
爲協助納稅人度過美國關稅風暴,財政部陸續提供紓困措施,先前已宣佈將原本爲期一個月的報稅季,延長爲兩個月至6月底;另外繳稅有困難的納稅人,也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