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精進溝通 先培養洞察力
有一句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指的是說話時必須考慮對象,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認清溝通不能自說自話,而是必須考慮對方的立場與時機,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換句話說,在溝通的過程中,當事人的應變能力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不可諱言,溝通是維繫人際關係重要的一環。尤其是企業經營的內部與外部訊息交流,都有賴於透過溝通來達成協議與目標。而有效的溝通,往往能夠酒逢知己千杯少,化干戈爲玉帛;無效的溝通,則話不投機半句多,多說無益,甚至言多必失。
然而,究竟何時該講、何時不該講,以及該講些什麼?這些時機的洞察與拿捏,往往決定溝通的有效性。因此,溝通洞察的能力,就成爲專業經理人必備的技能。以銀行櫃檯服務人員的日常爲例,分以下三點說明。
一、溝通的起點從瞭解自己開始
心情影響態度,也決定溝通品質。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反應與能力,身爲服務從業人員應能觀察、接納,並學習情緒的控制與引導。
例如,情緒不佳仍必須開櫃營業時,應隨時觀照自己的情緒,避免讓個人情緒影響客戶觀感,多一分留心與善意可以避免客戶不必要的誤解。
二、辨識環境是溝通的基本認知
環境包含正式、非正式、單向、雙向、垂直及水平渠道等等,學習區分與辨識是基本的認知。有道是,看場合說話是技術;看人說話是藝術。
例如,當客戶滿面愁容臨櫃辦事時,不應主動嬉皮笑臉裝熱絡,而是應該多一份關心與寒暄。
三、傾聽是溝通影響力的關鍵點
傾聽能夠經由對方的表達意願,獲得更多訊息。用心仔細聽清楚客戶的問題,甚至是言外之音,才能歸納並聚焦溝通的重點。
例如,當客戶喋喋不休時,不應直接打斷其發言,可順着話題引導離席,多一分包容與諒解。
從事銀行服務業30年,經歷過員工不經意的一句話,讓客戶大發雷霆,而登門送禮道歉。也曾因爲一句隨口的問候,讓客戶即時驚醒,免於受到詐騙而保住老本,最後受到警政機關的表揚。
「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的典故出自《論語》的子路篇,大意是說關鍵人物的一句話,往往能夠影響大局。這句話是先人的智慧,絕不是空談,身爲管理者,平日應謹言慎行,時時洞察多多溝通,方能上情下達暢通無阻。
因此,戮力提升與精進溝通洞察力,何時該講話?該講什麼話?話該如何講?正考驗着新世代管理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