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恩威並濟 發揮影響力
面對日益競爭的經營環境,管理工作也變得多變與複雜。管理者除了必須面對與處理內、外部大量的資訊,更須精進溝通能力,以確保能夠承上啓下,以及兼顧執行過程的量與質。
孫子兵法有云:「兵隨將轉」,指的就是組織成敗的關鍵因素,維繫在主管身上。換句話說,主管的素質,決定了一個組織的強弱與興衰。因此,管理者的作爲與態度,影響下屬的行動甚鉅。話雖如此,管理者如何能夠發揮影響力,讓「豬隊友」華麗轉身爲「神隊友」,則是一個稱職管理者的價值所在。
員工管理猶如汽車的油門,取決於一鬆一緊,駕駛者該鬆時鬆,該緊時緊,汽車方能行駛順暢。例如獎懲制度的建立,不外乎是希望獎勵認真努力、懲罰摸魚偷懶的員工,透過賞罰分明達到激勵與懲罰的效果,讓員工心服口服,自然能夠提升組織成員的認同度與向心力。
基於過去的實務經驗,在恩威並濟的基調上,提出三個要點供參:
一、論功行賞,言出必行
管理者的威望,經常維繫於誠信之上。出爾反爾不但貽笑大方,更嚴重打擊士氣。尤其是背棄原先的承諾,必然造成組織成員之齟齬與不信任。例如,獎勵辦法一經頒佈,即應照章辦事,否則一旦誠信盡失,不但毫無激勵可言,更將永遠淪爲組織之笑柄。
二、懲前毖後,兼顧情理
對於犯錯員工懲處,如何拿捏力道,考驗管理者的智慧。適當懲處,有利樹立組織紀律與管理者威嚴,以及堅守遵守法令的原則與底線。例如,透過反思懲處是否有親疏之別?懲處是否合理?權利是否遭濫用?提醒管理者懲罰適切性。
三:感同身受,將心比心
不論獎勵或懲罰,管理者均可透過換位思考之方式,體恤當事人的立場與感受,同時建立賞罰分明的組織文化,讓賞罰制度公開、公平及公正。例如,每當部屬犯錯或無法完成任務時,我會先捫心自問,在相同的條件下,換作是我,能夠做得比員工更好嗎?
員工來來去去本是常態,若因獎罰不公心生怨懟、造成離職,坦白說,此舉不僅嚴重挑戰管理者之威信,更可能造成員工離職後,因心有不甘而帶來負面影響。諸如爆料內幕、網路流言甚至司法訴訟等,徒增對於組織的紛紛擾擾。
《論語‧堯曰》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原意係指不經過教化或告誡,一犯罪便加以殺戮,這叫做虐;不事先督促或提示,便要求立即看見成果,這叫做暴;發令遲緩或延誤,卻不給予寬待,這叫做賊;應該給人民財物,卻猶如緊守司庫的官員,出手嚴苛無比,這叫做吝。這就是孔子口中的「屏四惡」,摒除四種惡政。
古人明訓,歷久不衰。新世代管理者,應留意如何透過恩威並濟的管理思維與態度,發揮激勵與懲罰效果,優化自身管理態度與作爲,並轉化成爲正向的影響力,才能讓留下來的人放下忐忑的心、離開的人感念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