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匯率偏離購買力平價 《經濟學人》:大麥克指數建立在3個前提
當在不同國家之間比較經濟指標時,通常會以購買力平價而非市場匯率換算成美元。(路透)
官方匯率常常因多種原因而偏離購買力平價的水準,其中包括不可貿易行業的重要性。儘管如此,購買力平價仍是評估貨幣相對價值的極有用基準。貨幣的價值若高於購買力平價的水準,通常被稱爲高估的貨幣。
假設一杯咖啡在蘇黎世要價三瑞士法郎,在芝加哥是三美元,購買力平價會認爲匯率應該大致是一瑞士法郎兌一美元—這就是平價。
但如果官方匯率是一瑞士法郎可以兌換二美元,也就是說在蘇黎世買一杯咖啡所需的法郎,可以兌換成足以在芝加哥買兩杯咖啡的美元,經濟學家會說瑞士法郎相對於美元被高估了;或是反過來說,美元相對於瑞士法郎被低估了(在芝加哥能買一杯咖啡的錢,在蘇黎世只能買半杯)。
許多年前,《經濟學人》想出一個聰明又簡單粗略的方法,利用購買力平價來判斷哪些國家的貨幣被高估或低估,就是大麥克指數(也被戲稱爲「愛吃漢堡的貨幣指南」)。這個頗具參考價值但帶點玩笑意味的指標,建立在三個前提上。
如果一個大麥克在美國平均售價爲四.七九美元,在英國則爲二.五英鎊,那麼美國與英國之間的匯率理應接近四.七九美元等於二.五英鎊,或者說一美元等於○.五二英鎊。
本文出自《金錢多重宇宙》
換句話說,如果你把在美國買一個大麥克所需的錢換成英鎊,你可以在倫敦買到一個大麥克,還會有剩餘的錢,這顯示美元相對於英鎊被高估(或英鎊相對於美元被低估)。
當在不同國家之間比較經濟指標時,通常會以購買力平價而非市場匯率換算成美元。假設你想要評估像盧安達這樣相對貧窮國家的經濟福祉,以官方匯率來看,盧安達的人均年收入約爲七百美元。也就是說,如果將一般盧安達人的年收入在吉佳利機場兌換成美元,會得到七百美元。
但這可能不是衡量盧安達生活水準的最準確方法,許多不可貿易的商品在貧窮國家往往比較便宜,尤其是房租與食物。
即使官方匯率顯示一美元等於七百四十六盧安達法郎,實際的情況是,窮人在盧安達用七百四十六法郎可以買到的基本商品,比在美國用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還要多。
爲了彌補這一點,也爲了更準確地衡量像盧安達這樣國家的人民實際生活狀況,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中情局(國際統計資料的絕佳來源)等機構會採用購買力平價,將當地貨幣計算的統計數據轉換爲美元。根據這種方式計算,盧安達的人均年收入是一千六百三十美元(約新臺幣50,285元),超過官方匯率所揭示數值的兩倍以上。
(本文出自《金錢多重宇宙》作者:查爾斯.惠倫 譯者:呂佩憶)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