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 築牢鄉村全面振興物質基礎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小寧
“村‘兩委’幹部因套取侵佔、違規使用集體資金被立案調查,8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大家要以案爲鑑,千萬不能因‘蠅頭小利’喪失了廉潔操守。”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疊彩區大河鄉潘家村黨支部組織生活會上,包村鄉領導爲34名農村黨員上了一堂警示教育課,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此前,一條關於村幹部違規吃喝的問題反映引起了疊彩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的注意。該區紀委監委立即採取“進村訪”“入戶問”“一線查”等方式展開覈查。
經查,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疊彩區大河鄉潘家村黨支部原書記、村委會原主任潘某某利用職務便利,夥同5名村幹部在修繕村中橋樑、排洪渠等基礎工程項目建設中,通過虛增工程量的方式,違規套取集體資金13萬餘元。最終,潘某某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其他5人分別受到相應黨紀政務處分,2名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因履行監督職責不力受到政務警告處分。
其後,疊彩區紀委監委採取蹲點調研、查閱臺賬、走訪村幹部和羣衆等方式,對大河鄉15個行政村集體“三資”逐個“過篩體檢”,共發現問題線索15條,立案15件,處分14人,追繳資金30餘萬元。
農村集體“三資”是發展農村經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事關羣衆切身利益。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緊盯集中整治發現的頑瘴痼疾,持續深化“校園餐”、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醫保基金管理、養老服務等方面突出問題治理。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決整治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壓實各方責任,深入排查問題線索,在嚴肅懲治的同時,加強類案分析,摸清案發規律及特點,督促以案促改促治,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築牢鄉村全面振興物質基礎。
前不久,四川省古藺縣白沙場鎮東山村村委會原副主任夏某某向縣紀委監委交代了其利用職務便利侵佔村集體資金的問題。針對近年來巡察監督、審計監督、審查調查中發現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規範、程序不透明、“家底不清”等問題,古藺縣紀委監委與縣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審計局等單位建立貫通協同機制,整合力量對全縣23個鄉鎮(街道)“三資”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全覆蓋排查。去年以來,針對農村集體“三資”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該縣紀委監委先後處分42人,挽回經濟損失90餘萬元。
“爲廣泛收集問題線索,我們採取村級自糾查、鄉鎮清賬查、部門協助查、市縣駐場查等方式,並建立問題臺賬,全面盤點、覈實、登記‘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湖南省永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該市紀委監委橫向強化紀檢監察機關與職能部門協同聯動,縱向推動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去年以來共查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線索960條,處理處分992人。
着眼於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城縣紀委監委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監督工作提示函,提出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加強對村屯財務人員監管及業務培訓等建議,督促職能部門落實責任、協同發力、系統整治。雲南省陸良縣紀委監委督促職能部門制定修訂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和處置辦法等制度,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交易規範化。
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還存在村級監督力量薄弱、監管不力等問題。福建省石獅市紀委監委制定出臺加強村級紀檢委員隊伍建設方案,總結案件特點,組織引導村級紀檢委員常態化跟蹤推進農村集體“三資”使用事前公示,做好監督資金報賬、資金管理、資產資源處置等“三資”使用監督工作,確保資金在陽光下運行。黑龍江省呼瑪縣紀委監委組織村級紀檢委員參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等專項整治工作,對問題集中分析研判、督促限時整改,推動監督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推動科技賦能,提升數字化監督水平。重慶市合川區紀委監委聯合區財政局建設“村財一體化”管理平臺,實現村級財務申報、審批、撥付各環節“線上運行”,“三資”管理使用全流程公開透明。古藺縣紀委監委督促縣農業農村局和鄉鎮修訂完善農村集體經濟公司管理制度,建立農村集體組織監督覈查機制等,充分發揮大數據信息管理平臺作用,形成“部門監管+鎮街監督+系統管理”的村集體經濟監管模式,暢通“線上+線下”監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