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鄭主席黨內先溝通 爭取更多社會共識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在黨員高度期待下,以過半得票率贏得黨魁之位。鄭麗文以言辯犀利、反應迅捷著稱,放眼政壇,少有能與之抗衡者。然而,角色一旦轉換,肩上責任不同,「鄭主席」的思維與言行也必須隨之調整,更重要的是與黨內溝通、形成默契,纔有機會爭取更多社會共識。

鄭麗文昨出席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舉辦的「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遭外界質疑紀念共諜吳石,雖然鄭麗文數次鄭重澄清,強調秋祭並未紀念吳石,但主辦單位發出的採訪通知,卻將吳石冠以「烈士」之名,讓鄭麗文的澄清顯得蒼白無力。不僅社會輿論疑慮重重,黨內也有人持保留態度。

兩岸與外交事務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不論朝野領袖的發言、論述,都必須十分謹慎。尤其,鄭麗文領導百年政黨國民黨,一言一行勢必被放大檢視。鄭麗文性格爽朗、言語明快,多數時候能振奮藍營支持者,但若發言拿捏不慎,自然也會被綠營及側翼大做文章。

而且,鄭麗文的言行舉措,若連自家人都有意見時,勢必會給民進黨見鋒插針的機會,因此,鄭麗文的發言與論述,採取任何一個政治動作,或許有她戰略或戰術上的考量,但也必須讓黨內人士有了解的機會,才能一起將砲火朝外。

鄭麗文掌舵國民黨,「謹言慎行」對她相當重要,這不僅是政治修辭,更是穩定黨心的根本之道。若讓心懷中華民國的黨員乃至泛藍支持者有所疑慮,鄭必須花費更多精力安撫內部,就可能分散對外力量;鄭麗文若能更展現成熟穩定的領導風範,對國民黨監督執政黨及應對二○二六及二○二八大選將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