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響應川普MAGA 谷立言化身推銷員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接受專訪一席話引發諸多聯想。細究當前局勢,除了是谷立言對臺灣局勢的判斷外,也反映華府以美國總統川普爲首、落實美國國家利益的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氛圍。
谷立言肯定臺積電投資美國與賴清德總統推出非紅供應鏈的決定,也引述美國商會的民調來凸顯美臺企業對於臺灣能源供應不穩的憂慮。
谷立言的脈絡建立在企業考量:企業覺得如何如何,怎麼樣做有利企業;他表達對前景的憂慮,用的也是AI數據中心大量耗能,恐讓臺灣能源供應面臨更大挑戰。
谷立言的說法除了反映臺海局勢需要應對方案的心理,也是從駐臺使節的角度出發,力促雙邊利益最大化,這也是AIT處長的價值所在;他不會強買強賣,但要從美國利益出發,找到美臺共同獲益之處,做到最大化。
谷立言提到的除了核能,還包含川普上臺後解禁能出口的液化天然氣,這是美國政策的轉向,也是美臺有機會合作的領域;我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日前參加國際論壇就提到雙邊正在洽談此事。
外界也關切,谷立言的說法是不是意味着美國將硬逼着民進黨政府放棄非核政策,重新擁抱核能?
首先,訊號還不明確;其次,就算有,也不是從現在纔開始。早在四十三年前,一封從國務院提交給美國總統的備忘錄就提到,必須讓美國成爲臺灣核能發電的供應商之一,不能讓臺灣投向開出高利潤爭取的法國,建議意見認爲利用核能發電的合作,美國能維持對臺灣強大的影響力。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美國加強捆綁雙邊關係,看重的是美國的利益和實質的影響力,回到當前也是如此,川普對中及對臺政策還不明朗,有了這些關係的加持,或許谷立言認爲也有助於臺灣面對川普的勇氣。
而華府當前的氛圍也不容忽視:上有川普急於兌現MAGA支票,讓全民有感,下有馬斯克領軍的政府效率部拿着KPI量尺在衆人面前比畫。作爲AIT臺北處長,谷立言自然也得化身最佳推銷員,找尋除了臺積電以外,美臺合作共贏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