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前有埋伏、後有追兵 新創圈壓力爆表

2021年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總統,參觀云云科技公司,公司董事長曾志新率團隊接待。圖/翻攝總統府網站

云云科技公司董事長曾志新疑與公司梁姓技術長不合,前天爆出曾志新持刀刺殺技術長事件,引發新創圈譁然,新創圈除了對此事震驚以外,多在討論踏上新創圈,是條天天得面對挫折的路,若沒有足夠的耐心與心理韌性,隨時都可能在通往成功的黑暗旅程中崩潰失控。

「新創」是近十年來,產業界最具魅力的名詞,許多人前仆後繼走入這個領域,燃燒夢想;然而,真正走進新創圈,要面對的不只有技術、資金、人才等問題,還得面對如何在對手環伺的市場中立足,才能不被現實逼到夢想的崖邊。

創業類型五花八門,可開一間飲料店、雞排店,安穩當個小老闆,也可站在全球第一線,與來世界各地的好手一較高下。科技新創更是如此,他們着眼的,並非是臺灣這個只有二千三百萬人的市場,他們更希望將夢想擴展到全世界。

但邁向全球並非易事,就算創業者本身擁有技術以外,資金從何而來?除了自籌或親友支持,還得賣力吸引有力投資人,就算籌措到資金,能否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都是問題。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得兼具十八般武藝,需要懂財務、會計、行銷,若想闖進全球市場,更要懂各國法律及規範,搞懂遊戲規則,不得有所疏漏,才能穩健前行。

這些還都只是創業者成立公司的基本難題,當公司步入軌道後,得面對想分杯羹的競爭者環伺,有良心的會用純粹的技術拚高下,沒良心的常會直接潑髒水,這些髒水讓創業者在面對股東、員工、甚至是募資時,都會揹負着極大壓力。

在臺灣,五年對許多新創公司來說,都是一道重要的門檻,若能撐過前面五年,公司就有機會成長髮光。但有更多新創公司,在五年關卡來臨前,就已舉手投降、決定散夥。創業家多揹負着常人無法想像的壓力,且這些辛苦都「不足爲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