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埋伏筆 KPMG:當心川普政府回溯追稅後座力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圖/路透)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於臺北時間7日表示,將對所有「未在美國生產、或未承諾在美國設廠」的半導體晶片課徵約 100% 的關稅。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觀察,川普政府相關稅制還有多處伏筆等待協商,特別是虛以委蛇、說好要赴美投資的廠商未屢行承諾,將要承受「回溯累計」應課關稅的後座力。
根據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說法,這項新關稅將適用於「所有進口到美國的晶片與半導體」,但若企業已在美國設廠,或已承諾未來會在美國生產,則可免除此項關稅。
簡而言之,這項政策的目的在於鼓勵半導體企業將製造基地移往美國,以強化本土供應鏈與國家安全。然而川普也補充說明,若企業宣稱要在美國設廠但最終未履行承諾,美方將「回溯累計」應課的關稅,並在日後追繳,且強調這是「保證會執行」的措施 。
KPMG稅務投資部副營運長丁傳倫說明,除臺積電外,其他主要晶片製造國如南韓、日本以及歐盟的半導體企業,部分也早已啓動或宣佈美國投資計劃,例如:南韓三星(Samsung)已在德州興建先進製程晶圓廠、荷蘭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已在德州及亞利桑那州設有晶圓廠,可不受加徵100%半導體關稅影響。
然而,目前川普尚未公佈對半導體加徵100%關稅之正式行政命令,對豁免標準、課稅產品範圍(是否僅限晶片本身或涵蓋終端設備)、課稅時間表都尚未明說,留有不確定空間,廠商仍需密切關注相關規定。
此外,美國白宮亦於同日宣佈因爲印度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美國將對印度輸美產品再加徵25%關稅,21天后生效,這將讓印度輸美商品關稅來到50%。此舉將對印度的主要出口產品造成重大沖擊,包括:紡織品、汽車零件等。近年來,印度因其擁有龐大人口紅利及政府積極推動電子製造產業,吸引臺商前往投資佈局。
在美國近期宣佈的關稅政策中,電腦與周邊設備、通信設備等目前仍屬於豁免項目,未被納入加徵關稅範圍,KPMG認爲,這項措施對臺商持續深耕印度市場與出口美國提供一定的空間與彈性。
回顧過去川普政府宣佈新政策的經驗,正式公告與實際實施之間往往存在時間差距,通常會留有一段過渡期,讓產業界或各國政府有談判與調整的空間。
此次半導體加徵關稅措施是依據美國《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執行,並非針對特定國家,而是以半導體產業相關之企業是否在美國設廠作爲加徵關稅標準。
KPMG指出,後續預計白宮將公佈正式行政命令,內容將涵蓋具體實施細節;此外,美國海關(CBP)通常也會發布一系列實施指引與技術細節公告,包含明確指出哪些產品(依據HTSUS Code)屬於課稅範圍、報關與申報流程操作細節等,建議企業應密切關注相關公告,以提前規劃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