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藍黨魁選舉決戰中臺灣 「尊盧」成共同路線
臺中市長盧秀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選舉開跑,六位候選人積極佈局尋求地方支持。但政壇觀察發現,儘管戰場遍佈全臺,卻繞着臺中市長盧秀燕打轉,不論政見是「徵召盧秀燕選總統」或「公平初選,沒保證一定是盧秀燕」,正反都顯示她在這場選戰中成爲「隱形樞紐」。
這場黨主席之爭,不少候選人公開或私下表態,國民黨二○二八再戰總統大位,最有力人選仍是盧秀燕;因此,「尊盧」幾乎成爲這場主席選舉的共同路線。
郝龍斌昨搶先與盧「吃米糕」,被視爲搶得先機、先一步「取得盧的信任」;羅智強則選在臺中舉辦政見說明會,試圖靠近藍營最具指標性的市長,且盧秀燕的子弟兵三位藍營立委與黑派少主顏寬恆則助羅辦座談,盧究竟支持誰沒有定論。但地方人士直言:「盧挺誰,誰就可能贏。」
這股「尊盧效應」背後有兩層意涵:其一,臺中向來是全國選舉的風向球,象徵「決戰中臺灣」的重要性;其二,盧秀燕身爲藍營明星市長,不僅在地方擁有派系、政黨整合力,更因其高民意支持度,被視爲藍營最有力的下屆總統參選人,黨主席候選人爭相靠攏,以爭取黨員支持。
然而,盧秀燕本人並未明確表態,她的公開行程、同臺對象,成爲外界窺探傾向的指標,這種「未表態卻影響選情」的局面,符合盧氏風格。郝龍斌既然搶先邀請到盧一起吃小吃,說明在「取得盧秀燕信任」搶佔先機,畢竟所有人都想邀盧秀燕,她先答應誰,「已顯示出親疏之別」。
政壇人士直言,儘管外界對這次黨主席選舉是派系之爭、世代之爭等,有許多看法,但對臺中黨員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哪個候選人最能取得盧秀燕信任,爲盧的總統之路披荊斬棘,如同當年前總統馬英九與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的關係;和重新奪回執政權相比,世代交替或派系利益都是次要的。
盧秀燕雖未參選,卻成爲選舉真正的核心。這種角色定位,與過去馬英九時期黨內「共主效應」有幾分相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