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賴政府對抗戰失憶 損失的不只是歷史真相
前總統馬英九2024年4月參訪盧溝橋表示,和平沒有輸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是抗戰勝利八十週年,中共早已有大肆操辦慶典的準備,相關佈局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五月訪俄後即高調開展,昨天盧溝橋事變紀念儀式「升格」由政治局常委蔡奇偕多位高官出席,明顯也是配套,凸顯重視抗戰歷史。
五月初,習近平出席莫斯科紅場閱兵並與俄國總統普亭會談時,就提到將同俄方「共同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堅定捍衛二戰勝利成果」。此訪開啓了中共系列活動的序幕,一週後中共就發佈「抗戰勝利八十週年活動標誌」,並於六月底宣佈舉辦閱兵等,七月初則宣佈文藝紀念內容。相關佈局緊湊有序。
這些安排,與我方國防部向外宣佈的「二戰暨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系列活動」相較,從細節跟重視程度來看,不啻兩樣情。
賴政府原本最喜歡拿中國歷史開酸北京,舉凡璦琿條約、「祖國論」等都曾受矚,但遇到二戰勝利,就好像患了失憶症,遺忘了中國戰場。賴總統在歐戰勝利八十週年時,通篇談話沒有爲中華民國在二戰的貢獻留下隻字片語,僅有「臺灣首次紀念歐戰」,定位不明;昨天也未發聲提到盧溝橋事變。
從更高層次看,北京爭奪抗戰勝利話語權,不單是歷史教育層面,更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尤其還涉及臺灣迴歸中國。是以北京企圖鞏固的「正確二戰史觀」,除了塑造八路軍、新四軍的領導地位,並警惕日本右翼外,也有強化「臺灣地位已定」之意,這也是其「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的核心訴求。
抗戰勝利果實屬於國軍殆無疑義,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曾在北京直斥中共史觀,有力站穩了中華民國的立場。賴政府無論出於意識形態或政治正確,若是繼續靜悄悄地面對抗戰勝利,長遠來看,我們損失的可能就不只是抗戰歷史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