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賴政府變陣意在止血 佈局2026

七二六大罷免大失敗,重創賴清德總統的政治威望,搶在今天第二波罷免結果出爐前,府院悄悄啓動內閣與國安人事改組,用意在於「止血」,迴應民意不滿;更長遠的目標,則是希望透過執政團隊「變陣」,應對內外困局,否則一旦討厭民進黨氛圍蔓延,明年縣市長選戰,綠營選情將更加艱困。

少數執政的賴政府,過去一年多以來,並未思索如何與在野黨保持良好互動,取而代之的是,行政部門對立法院多數通過的三讀法案,覆議再覆議、釋憲再釋憲;更令人詬病的是,民團發動撕裂社會的無差別大罷免,民進黨不但「與之同行」還全力奧援,導致臺灣陷入政治惡鬥、國政空轉。

民意對賴政府發出怒吼,府院高層近日盤點執政與人事缺失,在黨務部分,賴清德找來英系、但也與他及行政院長卓榮泰互動默契佳的徐國勇接任黨秘書長,希望未來讓民進黨「選舉機器」順利運行。

府院黨與立法院溝通不盡順暢、執政論述與議題掌握不夠充分、部分首長爭議發言「惹人厭」,一直是黨內對行政院部門高度不滿之處。新任政院秘書長張惇涵對政策論述掌握度高,執政高層希望他扮演行政立法與各部會溝通橋樑;而現任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可望接掌經濟部,現任部長郭智輝去職,也是迴應「民怨」。

內政人事異動外,臺美關係是我國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現任駐美代表俞大㵢表現「中規中矩」,但先前深陷亂花公帑爭議;國安高層屬意徐斯儉接任駐美代表,盼其發揮外交事務專長,但畢竟川普政府「難以預測」,不論由誰擔任駐美代表,臺美關係能否維繫甚至深化,仍是未定之天。

正處於內外交迫危機的賴政府,希望透過執政團隊改組帶來「新氣象」,然而人事調整隻是修正路線一部分,未來能否重新取得人民信任,關鍵仍在賴總統的領導,以及能否推出有感政策,而非只忙於「鬥」在野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