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金控大者恆大時代來臨

國內金控內卷已然啓動。近年來各大金控相繼在市場上「狩獵」,可以明顯感受到,金控「大者恆大」已不只是口號,而是能否生存的現實關鍵。

從永豐金並京城銀、玉山金吃下保德信投信到臺新新光金控合併,再到最新的玉山金併購三商壽,金融業整並浪潮加速成形。短短一年內,多起併購案接連上場,顯示在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如果只顧着自己的「一畝三分田」,未來在經營市場恐怕只會愈做愈小。

玉山金這次傳出開出每股八點二元、溢價百分之廿二的條件收購三商壽,被外界視爲一場「非典型搶親」。在還得挹注三商壽至少兩百億元補足資金缺口的情況下高價出手,顯示玉山金並非只是補齊版圖,而是爲了不掉隊。

臺新金與新光金的合併案確實給了市場「震撼教育」,臺新、新光合並後空降金控資產排第四,顯示金控間的競爭早已不止在市場份額,更在於資產量與產品鏈完整度。

對玉山金而言,這樁併購不只是壽險佈局,更是「不得不搶」的戰略反應。若再錯失時機,未來在資產規模、交叉銷售與數位金融整合上,恐被國泰、富邦等一線金控甩開。溢價看似昂貴,但對中型金控而言,能拿到一張壽險牌照、擴大資金池,長期而言纔有在金融市場繼續競爭的門票。

更不用說在這波併購熱中無役不與的中信金控,雖參與多起併購案,包括保德信投信、京城銀、新光金與三商壽,最終雖屢屢鎩羽而歸,但也顯示中信金早就看出未來的金控競爭,沒有「玩家家酒」的空間,只要掉隊,未來在壽險與資產管理領域都可能被邊緣化。

金融圈普遍認爲,臺灣金控業已走到「比體型、比整合」的新階段。臺新新光金的合併完成後,資產規模將直逼十兆元;玉山金若順利合併三商壽,也將躋身壽險、銀行雙主軸金控之列。不只中信金,永豐金、元大金等中大型金控若再觀望,恐在市場競爭中落後。

在金融監理愈趨嚴格、資本要求愈高、投資收益難以維持的情況下,只有足夠大的金控能夠承受波動、整合通路、分散風險。玉山金這一步,既是併購,也是自保;金控大洗牌的時代,正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