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肌少症還想瘦!她40公斤還想再減5公斤 醫嘆:她對抗的不是脂肪

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有學員體重僅40公斤,BMI僅16,已屬過輕範圍,卻仍表明希望再瘦到35公斤。示意圖/ingimage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臉書粉專分享一名女學員的案例,引發熱議。該名學員身高158公分、體重僅40公斤,BMI僅16,已屬過輕範圍,卻仍表明希望再瘦到35公斤。經過檢測後發現,身體狀況早已亮起紅燈,不只是「太瘦」這麼簡單。

蕭捷健指出,該學員的骨骼肌量僅15公斤出頭,明顯有肌少症的情況;更令人震驚的是,她幾個月前因跌倒導致肋骨骨折。這些警訊,正是長期極低能量攝取下的結果。

在醫生的協助下,學員開始進行飲食重建,短短一週內骨骼肌回升1.4公斤,體能明顯改善。但當蕭捷健告訴她「這是妳的身體開始回來了,是變壯,不是變胖喔」時,對方卻認真地問,「那我可以怎麼再減掉這些骨胳肌?」這一句話,讓他一時語塞。

蕭捷健表示,「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她在對抗的,不是脂肪,也不是體重,而是一種被社會悄悄塞進心裡的東西:『妳不夠瘦,就不夠好』」。他也點出,這名學員已經那麼努力了,還是對「再瘦一點」充滿執念,她的身體出了這麼多狀況,卻還是對自己的體重數字感到不安。

長期低能量攝取會引發一連串問題,不僅造成肌少症、荷爾蒙失調(如月經異常、睡眠問題、情緒不穩),更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等長期健康問題。他強調,「美」的權力不是從體重計上找答案,而是從體能、骨質、肌肉、心情與活力中,找回真正屬於妳自己的美。

網友紛紛表示,「BMI 16⋯在美國人壽保險跟長照保險都會拒保⋯」、「這已是病態思維」、「40公斤根本是我小孩子時的體重⋯」、「非常正確,體重不是重點,骨骼肌是否足夠纔是王道。肌力不足,兩腳痠軟無力,容易摔倒,而摔倒帶來的傷害就要看運氣了」、「這應該要轉介身心科了」、「她在乎的是體重數字,而不是健康有力量的身體」。

有網友則認爲,醫生不該跟學員說「變壯」,「對女生千萬不能說『你變壯』,她肯定好幾天不敢吃飯了」、「醫師您要說她『線條變好、變緊實了』來形容肌肉增加,『壯』字是禁忌啊」、「應該說變得比較健康,說變壯她可能又會想再瘦,女生都不想被說到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