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業觀察:剛果(金)暫停出口四個月 中偉股份、騰遠鈷業或迎價格紅利
2025年2月24日,全球最大鈷供應國剛果(金)宣佈暫停鈷出口四個月,以應對國際市場供應過剩導致的鈷價持續低迷。該政策自2月22日生效,計劃三個月後評估效果並決定是否調整。作爲全球鈷供應鏈的核心節點,剛果(金)此舉或引發鈷價短期波動,並對中國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挑戰與機遇。
一、全球鈷供應鏈面臨短期衝擊
供應缺口推升價格,打破市場過剩預期
剛果(金)供應全球約70%的鈷資源,此次出口暫停預計將減少約5萬噸鈷供應。據中國銀河證券測算,短期內全球鈷供需格局或轉爲短缺,推動鈷價企穩反彈。數據顯示,政策宣佈後一週內,國內電解鈷價格已上漲11%,現貨價攀升至18.3萬元/噸,較近期低點漲幅超20%。
下游產業承壓,供應鏈脆弱性凸顯
鈷是電動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關鍵材料,供應緊張將直接增加下游企業成本壓力。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鈷消費國和精煉國,約80%的鈷原料依賴進口,其中剛果(金)爲主要來源地。出口暫停將加劇國內冶煉企業原料短缺風險,部分廠商或面臨減產壓力。
政策干預或成長期變量
此次是剛果(金)首次通過行政手段干預鈷市場,反映了該國對鈷價與國家利益關聯的高度重視。若未來政策延續或加碼,鈷價中樞可能長期擡升。中信證券分析指出,剛果(金)政策若嚴格執行,2025年鈷出口量或減少7萬噸,進一步強化市場短缺預期。
二、中國企業的應對與轉型機遇
庫存與資源佈局緩衝短期衝擊
國內頭部企業通過多元化庫存策略及海外資源佈局降低風險。例如,洛陽鉬業在剛果(金)運營的TFM和KFM銅鈷礦已完成出口鈷產品儲備,可暫時滿足客戶需求;騰遠鈷業則通過安全庫存和貿易商渠道補充原料,短期內生產壓力可控。
技術創新推動中長期競爭力提升
面對資源依賴風險,中國企業加速推進技術升級。中偉股份通過富氧側吹工藝(OESBF)提升伴生鈷回收效率,未來有望提高自供比例;部分企業加強鈷回收技術研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外,印尼紅土鎳礦伴生鈷提取技術的成熟,爲供應鏈多元化提供了新路徑。
產業格局重構倒逼轉型升級
剛果(金)政策凸顯單一供應源風險,促使行業加速探索多元化佈局。華友鈷業、騰遠鈷業等企業通過參股、合作等方式增強資源控制力。長期來看,鈷價波動或將推動下游行業加快低鈷電池材料研發,倒逼全產業鏈向高效、可持續方向轉型。
(本文內容基於公開資料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