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沒壓力當心太空化 醫揭「買菜自己提」成護骨運動

女性停經後特別容易罹患骨鬆。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於臉書指出,骨頭是有感覺的器官,每天負重多走一點,如出門時多背個瓶水、買菜自己提、不搭電梯多爬幾層樓,其實就是在給骨頭壓力感,避免骨鬆。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今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將有愈來愈多的人,必須面對骨質疏鬆症,但除老化造成骨質流失外,當女性停經後特別容易罹患骨鬆。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於臉書指出,「骨頭是有感覺的器官」,必須時常給予刺激、壓力,避免骨頭「太空化」,他有時會半開玩笑地提醒患者,「如果沒有積極預防骨質疏鬆,未來就可能變成小小的、彎着腰、縮着身子,走路一拐一拐的老婆婆。」

其實,骨頭就像肌肉一樣,需要不斷「被提醒它的重要性」,否則它會悄悄離開您。張家銘舉例,太空人最能證明「不動」會讓骨頭有多脆弱。在國際太空站,只要待三個月,骨密度就會以每月1%到2%的速度快速流失,比地球上老年女性自然骨鬆的速度還要快好幾倍。這並不是因爲太空的空氣不好、也不是食物營養不夠,而是因爲,太空沒有重力,骨頭沒有壓力感。

張家銘說,失去了地心引力與肌肉收縮的刺激,身體會「誤以爲」骨頭不再需要負重,於是自動啓動節能機制,把骨質一點一滴拆掉。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爲「太空性骨質疏鬆」。而在地球的我們,如果持續久坐少動、行走太少,或擔心跌倒而愈來愈不敢運動,骨頭也正在慢慢「太空化」。這是一場無聲的撤退,一點一滴地讓身體失去支撐的力量。

骨頭是有感覺的器官,雖然骨頭看起來硬梆梆,其實非常敏感。張家銘說,我們每天上下樓梯、提重物、甚至快走時踩地的力量,骨頭都能「感覺得到」,這些機械壓力會刺激骨細胞發出訊號,「這根骨頭最近有在用,得加強一下。」這就是爲什麼骨質疏鬆特別容易發生在久坐不動、怕跌少動、或者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的族羣。

很多人面對骨質流失第一件事就是補鈣、曬太陽,但事實是,如果骨頭沒有壓力刺激,這些鈣質也只是「進得來、用不了」。一篇2025年發表於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整合49篇臨牀試驗、3360名更年期後婦女的數據,發現效果最明確的骨質保護運動就是「有氧運動+阻力訓練」的組合。

張家銘指出,「有氧運動+阻力訓練」這組合不需要很難,只要像這樣做就可以,如快走30分鐘,再加上10至15分鐘的深蹲、啞鈴或彈力帶訓練,或參加一堂有氧課,再接續簡單的肌力訓練,這樣的運動能夠同時刺激心肺與骨骼,效果比單獨做任何一種還明顯。

很多人說,「我怕跌倒,所以不敢運動。」但事實正好相反。不動,纔是最容易跌倒的原因,骨頭如果太久沒用,跟房子的地基一樣會鬆。表面看起來穩,其實一場小地震就會垮。

張家銘表示,如果沒有時間上健身房,也別太自責。我常給患者一個簡單又實際的建議,每天負重多走一點就好。比方說,出門時多背個瓶水、買菜自己提、不搭電梯多爬幾層樓,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其實就是在給骨頭「壓力感」。關鍵不在於做多重的訓練,而是讓骨頭知道「我還需要你撐住我」。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