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市民撥打12345報告風險隱患
本報訊(記者李曉萌)今天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爲“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5月12日至18日爲防災減災宣傳週,在此期間,北京市、區兩級將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演練、主題宣傳培訓活動1000餘場次。
在日前舉行的北京市應急安全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閆巍介紹,5月12日當天,北京市防災減災救災辦公室將聯合市級相關部門,在大興區北京薈聚商場爲市民打造一場集警示教育、技能實訓、科技互動於一體的防災減災科普活動。
從5月12日起,將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應急安全大課堂,邀請消防、燃氣、森防、防汛、地質災害、地震等領域專家,面向中小學生、社區羣衆開展面對面交流,活動連續7天。同時,北京將動員全市56家公共安全教育基地開展“公衆開放日”活動,全市16個區和經開區將在轄區中小學校、養老機構、社區、商場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及演練活動。
閆巍在發佈會上還對《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進行了解讀。《實施意見》圍繞基層應急管理職責任務,明確了5個方面、18項內容,圍繞提升基層應急管理的組織指揮、風險防範、聯動實戰、指揮處置和綜合支撐等5種能力制定相關措施,加速推動實現本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在夯實基層安全防控基礎,提升風險防範能力方面,《實施意見》明確,鼓勵羣衆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報告身邊風險隱患。市區兩級要加強對基層隱患排查治理的業務和技術指導,持續優化“企安安”安全生產和隱患治理信息系統對全市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支撐保障功能。持續開展“兩個以上獨立逃生通道”治理,強化嚴禁違規邊營業邊施工、嚴禁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等硬措施。市區兩級將應急管理內容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培訓課程。
在培育基層多元應急力量,提升聯動實戰能力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構建“綜合+專業+社會”的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體系,鄉鎮(街道)要摸清本地區應急救援力量底數,依託各類專業救援力量、民兵、預備役人員、保安員、醫務人員等,加強專兼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建強市、區、鄉鎮(街道)三級應急志願服務隊伍,將其納入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中,規範各類應急志願服務組織,打造應急志願服務品牌。加強市、區、鄉鎮(街道)三級森林消防隊伍實戰化訓練體系建設,探索建立聯勤聯動機制。
在優化基層應急響應機制,提升指揮處置能力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巨災場景自適自轉。聚焦洪災、地震等易發生大面積“斷水、斷電、斷路、斷通信”等場景,由各區指導鄉鎮(街道)以村(社區)爲單元,掌握獨居老人、失能人員等重點人羣動態情況,落實“七包七落實”避險措施;鼓勵儲備至少三天可自給自足的食品、藥品等,完善居民自救互救和鄰里相助機制,推動前置專業力量和應急物資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