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好心血管 5撇步降壞膽固醇

壞膽固醇過高,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師建議從戒菸、減重、節制飲酒、適度運動、健康飲食5大生活習慣改變做起,控制壞膽固醇。(李念庭攝)

(太陽星提供)

壞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殺手,醫師指出,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過高,會加速動脈硬化,應透過5大生活習慣改變,配合醫師評估和治療,有效控制壞膽固醇數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說明,膽固醇又分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壞膽固醇過高,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動脈硬化,最終形成心血管疾病。透過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可有效延緩血管動脈硬化的惡化和改善預後。

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發表的高血脂治療指引,壞膽固醇控制目標,應依每個人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同制定。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抽菸、代謝症候羣、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齡(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和過低的好膽固醇(男性低於40mg/dl、女性低於50mg/dl)。

當沒有任何危險因子,壞膽固醇建議控制在160mg/dL以下;有1項,應低於130mg/dL;2項以上則應低於115mg/dL。若合併糖尿病、慢性腎病,建議低於100mg/dL;合併心血管疾病應低於70mg/dL。特定族羣病人如心肌梗塞或做過心導管手術,建議儘早使用藥物治療。

李浩維強調,即使血脂的抽血數值正常,不代表壞膽固醇數值正常,就算壞膽固醇在正常範圍130mg/dL內,也不一定有達到治療的建議標準。

李浩維建議,要降低壞膽固醇,可以透過戒菸、減重、節制飲酒、適度運動、健康飲食5大生活習慣改變做起。飲食上,應增加攝取纖維、減少油炸食物、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內臟、蟹黃等,並選用橄欖油、芥花油、菜籽油,少用豬油、牛油、奶油等。若經非藥物治療3至6個月,仍無法達標,就應考慮使用藥物。(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