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反壟斷案上演新劇情 AI新貴欲“蛇吞象”購Chrome
谷歌美國反壟斷案再現新劇情,AI搜索初創公司Perplexity下場。當地時間8月12日,Perplexity拋出一項收購要約,計劃以345億美元收購谷歌的Chrome瀏覽器。
Perplexity公司稱,其收購Chrome的提議“以公衆利益爲最高準則,作爲反壟斷救濟方案,將Chrome交由一家有能力且獨立的運營方管理”。
谷歌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當日美股收盤,谷歌母公司Alphabet報收204.16美元,漲1.25%。
AI創業新貴欲“蛇吞象”
由於Perplexity收購報價遠超自身最新的180億美元估值,市場普遍質疑其能否掏得起足夠資金。Perplexity對外稱,包括大型風投基金在內的數家投資者已同意全額支持這筆交易,但該公司拒絕透露投資方身份。
Perplexity還向谷歌提議,若得以收購Chrome,其將接手維護該瀏覽器和開源瀏覽器項目Chromium,同時仍會在Chrome中繼續將谷歌設定爲默認搜索引擎。
Perplexity成立於2022年,總部位於舊金山,旗下核心產品Perplexity.ai網站專注於AI搜索,能深度回答搜索問題,附上信息來源網站鏈接,甚至可以依照搜索數據生成圖表等。由於乘上了ChatGPT引爆的大模型變革東風,AI搜索已經在發起對傳統搜索的有力挑戰。Perplexity抓住風口,用戶暴增。今年6月,Perplexity聯合創始人兼CEO Aravind Srinivas對外界透露,其公司每天處理約3000萬次查詢,並披露2025年5月總查詢量約7.8億次。若增長持續,Perplexity年內將達到每週處理10億次搜索的規模。
Perplexity的走紅,也離不開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數次公開“帶貨”。在多個場合,黃仁勳都曾提及自己“天天都在用Perplexity”,引發外界關注。英偉達同時也是Perplexity的投資方,2024年1月,Perplexity宣佈完成B輪7360萬美元融資,英偉達作爲新投資方出現,和亞馬遜共同參投。據報道,今年7月,在最新輪融資中,Perplexity估值達到180億美元。
實際上,Perplexity並不是唯一一家對Chrome感興趣的潛在買家,包括OpenAI、雅虎等公司,在谷歌反壟斷案審理期間均表示了收購意向。OpenAI的ChatGPT產品負責人Nick Turley在該案中作證時曾表示,若Chrome從谷歌剝離,OpenAI將有意收購。另一家老牌互聯網公司雅虎的搜索總經理Brian Provost則明確表示“會出價競購”,並評估Chrome收購價位應在“數百億美元”左右。
然而,市場普遍認爲,考慮到Chrome對谷歌的重要性以及OpenAI等強力對手的競爭,Perplexity競購Chrome勝算不大。有分析師認爲,Perplexity出價過低,遠遠低估了Chrome的價值。甚至有評論稱,Perplexity此舉是通過公開喊價爭取曝光,同時也爲自家的“Comet瀏覽器”博取關注度。
看上Chrome的同時,Perplexity也正着手推出自研瀏覽器。今年7月,Perplexity發佈Comet瀏覽器,內置“AI智能體”,增強交互和對話體驗,可自動預約會議或發送電子郵件,安排當日行程等。目前Comet瀏覽器僅面向PerplexityMax訂閱用戶和少數測試人員使用。
對於Comet瀏覽器,Perplexity頗抱期待,將之定位爲公司增長的重要引擎,並與Chrome直接競爭。
Perplexity聯合創始人Aravind Srinivas稱,許多用戶已經對諸如Chrome這樣的傳統瀏覽器感到厭倦。他還批評,谷歌年復一年拿出相似的AI功能,卻遲遲沒真正提供給用戶。
谷歌反壟斷案餘波未停
對於谷歌而言,Perplexity公開出價競購Chrome瀏覽器,也體現出其長期處於互聯網市場統治地位引起監管關注的尷尬。
Chrome瀏覽器自2008年發佈以來,全球市場份額在穩步提升。根據調研機構Statcounter的數據,截至2025年7月,Chrome在全球瀏覽器市場份額爲67.94%。Chrome目前擁有超過35億用戶。
一直以來,憑藉谷歌搜索、Chrome瀏覽器和安卓操作系統等產品,谷歌在互聯網市場長期保持領先,主導地位極少受到挑戰,但也不得不面對美國政府長達數年的反壟斷調查。這種陰影長期籠罩,也影響着谷歌的前景。
據新華社報道,2024年8月,美國地方法院判定谷歌壟斷搜索市場。法院指出,谷歌在搜索服務和搜索文本廣告相關市場中,具有壟斷力量;谷歌的分銷協議存在排他性,具有反競爭效果;谷歌沒有爲這些協議提供有效的有利於競爭的理由。法院還發現,谷歌通過對搜索文本廣告收取超競爭性價格,來行使其壟斷權力,從而獲得利潤。
隨着谷歌敗訴,美國司法部向法院提出一系列整改建議,包括限制或禁止谷歌搜索引擎預裝、讓用戶自由選擇設備的默認搜索引擎,以及採取補救措施,阻止谷歌利用Chrome瀏覽器、GooglePlay應用商店和安卓操作系統等產品,在谷歌搜索和相關產品功能上勝過競爭對手等。
瀏覽器作爲工具應用,是互聯網廠商競爭的重要入口。谷歌通過Chrome瀏覽器推廣自身搜索服務、辦公套件Google Docs等,進一步鞏固了互聯網巨頭的地位。
因此,強制谷歌剝離Chrome也是美國司法部提出的補救措施之一。據新華社報道,2024年11月下旬,美國司法部、多個州政府等原告方向首都華盛頓一家聯邦法院提交多項建議,其中包括強制被告方谷歌公司剝離Chrome瀏覽器業務,以削弱谷歌在互聯網搜索市場的壟斷地位。
“正如法院承認的那樣,谷歌對Chrome瀏覽器的長期控制,以及默認預裝谷歌搜索,大大縮小了可用的分銷渠道,從而抑制了新競爭的出現。”美國司法部稱,如果要完全補救這些危害,需要保證今後谷歌對分銷渠道的控制徹底結束。
但谷歌對此提議表示強烈反對,其辯稱,Chrome的剝離除了降低瀏覽器安全性,還會破壞生態與產品完整性、創新激勵受損等。谷歌還表示,若被要求出售Chrome,將提出較溫和的替代方案,例如修改與蘋果iOS和安卓系統的默認搜索協議,以增加市場競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