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更公平更可靠的社保安全網

社會保障的公平性,關乎羣衆今日的安心奮鬥,更堅定對未來的信心。

近期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增強社會保障公平性”置於首位,直指覆蓋不全、銜接不暢、待遇不均等核心痛點,有助於爲廣大羣衆構建更公平、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擴大覆蓋:織密保障之網

當前的社保體系雖日趨完善,但仍有部分羣體處於制度覆蓋的邊緣地帶。靈活就業人員規模龐大,其參保率尚存在提升空間;社保轉移接續痛點尚未根除;部分低收入羣體面臨“漏保”“脫保”風險。這些都要求社保制度主動延伸和覆蓋更多需要保障的羣衆。《意見》提出的政策舉措堪稱對症下藥:

爲了打破地域限制,《意見》指出要“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健全參保激勵約束機制,完善轉移接續機制,穩妥有序提高城鎮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比例”。這一舉措有助於讓跨省求職人員減少後顧之憂。接下來需加快構建全國統一的社保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讓羣衆在不同省份間流動就業時所形成的複雜社會網絡都能被有效迴應,由統一且高效銜接的社保體系來維繫其基本權益保障的連續性。

爲擁抱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意見》提出“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險制度”並“繼續將技能提升補貼申領對象放寬至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因此,應探索建立適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的社保參保機制,如推出按天、按單參保模式,降低參保門檻,同時給予政策激勵與補貼。這種參保模式設計降低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於社保繳費的心理成本,提高了其參保的激勵相容性,使其能直觀看到參保與收益關聯,更願意主動參保。

爲了精準加強低收入羣體兜底幫扶,《意見》明確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比對與實地摸排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動態監測預警,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羣衆納入社會救助範圍”。具體落實,可以多部門聯動並整合民政、人社、醫保等大數據資源,及時準確識別低收入羣體中的潛在風險對象,確保因疫、因病、因災等突發困難羣衆能第一時間獲得有效幫扶。對於初入社會且抗風險能力較弱的青年羣體而言,這一體系也能更及時地捕捉到他們的困境並給予幫扶,助力他們渡過初入職場的難關。

提升公平性:彰顯制度溫度

《意見》力促社保體系向公平可及升級,在統一保障尺度方面,它強調“優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設置,合理確定繳費補貼水平,適當增加繳費靈活性,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具體到區域層面,不妨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社保資金的投入與政策傾斜,促進區域間社保待遇均衡化;在行業與職業層面,可整合不同所有制單位、不同行業社保政策,消除身份壁壘,實現保障公平。這種均衡待遇措施有助於打破因區域、行業、職業差異而造成的社會分層固化,有助於創造更公平的職業選擇和流動環境。

爲了推進服務下沉,《意見》要求“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推動“採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區域協同經辦、完善轉移接續等方式”。應當加強基層社保服務站點建設,使羣衆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好社保參保、繳費、待遇領取等業務。這些提升公共服務可及性的關鍵舉措,極大地縮短了羣衆尤其是習慣了數字生活的青年羣體獲取社保服務的空間距離,降低了其時間成本,增強了他們對社保制度的認同感和依賴感。

實施智慧賦能時,《意見》提出“推動數字智能技術與公共服務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數據互通共享”。對應落實,建議建立羣衆就業信息數據庫,當發現社保斷繳、就業困難等潛在風險時,系統自動預警,實時推送政策措施與服務信息,實現政策主動對接與服務前置化,提高社保政策知曉度、精準度與落實率。

增強發展動能:激發奮鬥活力

社會保障的公平性,其意義遠超風險兜底。

一方面,完善的兜底保障使廣大羣衆敢於投身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新領域,爲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社保體系爲創業羣衆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與風險支撐,有助於保障羣衆專注於創新項目研發與市場拓展,勇於嘗試新的商業模式與技術應用,促進經濟創新發展。特別是對於富有冒險精神和創新活力的青年創業者而言,有助於鼓勵他們更專注於項目研發與市場拓展,勇於嘗試新模式新技術,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另一方面,社保公平還有助於大幅消弭職業身份差異,人們有望依據自身興趣與專長自由規劃職業生涯,在選擇職業時並非僅考慮社保福利。這有助於引導人才流向更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崗位,從而提高人才資源配置效率與合理性。社保公平也有助於實現和改變職業選擇過程中的決策權重分配,緩解過去因社保差異而導致的職業吸引力不均衡現象,有利於相關羣體的長期發展和職業滿意度提升。

社會保障的公平性,關乎羣衆今日的安心奮鬥,更堅定對未來的信心。它爲羣衆提供相對平等的發展起點與機會,減少因突發狀況而導致的貧困風險,助力人們依靠自身努力與才能實現職業晉升與收入增長,促進社會階層良性流動。良好的社保制度增強信任關係,促進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有助於形成有利於發展的社會資本網絡,促進公衆的職業發展、創業創新等,爲社會階層向上有序流動提供有力支撐。隨着社保網絡日益完善,廣大羣衆會越來越安心謀發展,從而以更加堅實的步伐,闊步邁向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盧瑋系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嬌紅系該系碩士研究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