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恐熱傷害 夏季兒童有燙傷風險

綠色和平昨發表最新公園熱傷害風險調查,調查發現,全臺十六座,近十年新建或改建的熱門公園,包括大安森林公園、臺南仁安公園等,有九座整天處於熱傷害風險狀態中,更因遮蔭不足,導致兒童廿分鐘內就有曬傷風險。綠色和平與親子團體及兒少代表昨到環境部陳情,呼籲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應有兒少表意權。

綠色和平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楊馨茹合作發表「被高溫偷走的童年II:公園熱傷害風險調查」,調查發現,多數公園雖有遮蔭,但遮蔭區平均仍有五成時間處於熱傷害風險環境(綜合溫度熱指數超過廿九度),且經實測,公園設施表面最高溫均超過四十八度,其中橡膠地墊高達七十四點一度,人工草地更達八十一點六度,兒童一旦接觸恐有立即燙傷的風險。此外,氣象測站難反映公園真實溫度與兒童實際暴露情況,據實測,公園均溫比鄰近氣象站高出二點八度至六點九度。

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兒少代表吳際昨在現場朗讀陳情信,強調「現在極端氣候災難愈來愈嚴重,我住的冬山上星期一天就下了八百公釐的雨」,希望政府能重視兒少表意權,讓小孩在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有發聲機會。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忻儀表示,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計劃投入數千億元,卻完全沒有將兒少族羣列爲氣候脆弱羣體。兒少高溫調適不應該成爲跨部會體系中,無人真正承諾或負責的空白地帶。政府必須從「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計劃」開始由上而下整合,讓內政部、教育部等單位依循落實。

立委張雅琳表示,高溫已不只是讓孩子「覺得熱」,更直接壓縮了他們奔跑、遊戲與探索世界的童年空間,政府必須把孩子納入政策中心。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到場接下陳情書。她說,部長彭啓明重視各界提出的建議,已要求相關部會加速啓動跨部會合作機制,從制度面全面守護兒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