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再全球化 善用高科技優勢

上銀科技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蔡惠卿(左起)、勤業衆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廖哲莉、臺達電子工業全球事業營運執行副總裁尹旋博及和碩聯合科技總經理暨執行長鄧國彥共同進行座談。圖/顏謙隆

供應鏈版圖已從「去全球化」轉變爲「再全球化」,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認爲,臺灣企業可善用高科技優勢,進行生產流程優化及人力管理規畫,同時持續深化跨夥伴關係以確保供應鏈穩定,平衡風險與成本。

勤業衆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廖哲莉13日主持「再全球化:臺企策略調整與佈局」座談,與談人包括上銀科技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蔡惠卿、臺達電全球事業營業執行副總裁尹旋博,以及和碩總經理暨執行長鄧國彥。

廖哲莉表示,隨着國際間政權的轉換,全球經貿版圖與地緣政治日益錯綜複雜,動搖供應鏈的穩定性,極端氣候變化也對企業營運與資源的取得產生巨大影響,「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持續升高,黑天鵝事件可能隨時會來襲」。

廖哲莉表示,隨供應鏈版圖由去全球化轉向再全球化,企業不再僅是單純追求最低成本的全球分工模式,而是透過區域供應鏈佈局、本地化生產,降低對單一國家或市場的依賴性,以提升供應鏈韌性與競爭力。

她認爲,企業全球佈局須綜合考量關稅及各國經濟政策,兼顧生產成本與供應鏈效率。目前不少企業積極推動「分散再分散」的策略,透過供應鏈整合與模組化,使生產配置具備更高的調適彈性,確保生產線可以迅速來應變。

廖哲莉也說明,再全球化並非全球化的逆襲,而是企業應對挑戰下的供應鏈與市場新策略;且臺灣企業歷經國際局勢洗禮及疫情衝擊,對於供應鏈轉型,早已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靈活度。

她建議,未來企業可適時導入數位監管、AI與雲端平臺,逐步將下游製造轉型趨向短鏈化,進而讓營運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