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24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同比名義增長7.6%

中新經緯2月26日電 據工信部官網消息,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姚珺在發佈會上表示,2024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19.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6%;截至2024年底,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全國33%的高新技術企業、4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67%的獨角獸企業。

姚珺指出,2024年是國家高新區建設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各部門、各地區一道,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科技大會、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堅持繼承鞏固、創新發展,加強戰略謀劃,研究形成新時期推進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加強資源匯聚,大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制度建設,持續完善國家高新區管理服務體系。一年來,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可以用“五新”來概括。

第一,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組織全國178家國家高新區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和應用示範工程,持續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國家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韌性活力持續顯現。2024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19.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6%;其中工業增加值約9.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8%。

第二,產業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支持國家高新區建設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創新中心。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實施“百園百校萬企”創新合作行動。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擁有發明專利數均佔全國50%左右,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原型、片上腦機接口智能交互系統等原創技術、首發產品不斷涌現。

第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引導國家高新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強化跨園區產業協作,指導成立人工智能等產業協同創新網絡,推動建設京津冀、長三角、東北地區等高新區聯盟。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躋身萬億級產業集羣,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武漢東湖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20%、50%。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下一代互聯網等未來產業已初步形成發展優勢。

第四,優質企業競爭力實現新躍升。推動國家高新區加強專業化服務、精準化支持,健全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企業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全國33%的高新技術企業、4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67%的獨角獸企業。

第五,管理服務邁上新臺階。支持中關村加快先行先試改革,實施政策試點“揭榜掛帥”行動。印發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發佈2024年度綜合評價和單項評價結果。編制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指引,修訂統計調查制度,建設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動打造“火炬”品牌升級版。發揮國家高新區主力軍作用,招錄14.4萬名高校畢業生擔任科研助理,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姚珺稱,下一步,將持續做實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錨定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一流高科技園區和產業創新高地,加快建成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新質生產力引領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