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24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破19.3萬億元
本報記者 孫麗朝 北京報道
“2024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突破19.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6%,佔全國比重爲1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21.9億元,同比增長6.5%;稅收收入2萬億元,同比增長5.9%。”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姚珺在工信部舉行的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發佈上述信息。
姚珺表示,2024年,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下,國家高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斷深化開放合作,爲我國經濟發展持續注入“高新”動力。
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9.8萬億元,佔全國比重爲24.1%,同比名義增長5.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8萬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約2.4萬億元,佔全國比重32.5%,同比增長2.2%,增速較全國平均水平高5.5個百分點。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大量高端創新資源,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
關於未來如何更好地支持國家高新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表示,將強化技術策源功能,建立國家高新區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深度對接機制,推動在國家高新區佈局更多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培育一大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健全國家高新區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從制度上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全週期全鏈條服務,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加大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力度,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鼓勵國家高新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技術轉移等服務機構,打造高能級孵化載體,推廣‘中試+投資+孵化’運營模式,建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引導更多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吳家喜表示。
2025年1月,工信部編制印發了《國家高新區新賽道培育行動方案》,明確了推進國家高新區新賽道培育的總體要求、重點方向、培育路徑等。吳家喜透露,工信部下一步將加強統籌指導,優化賽道佈局,強化制度供給,促進協同聯動,打造一批新賽道策源地和集聚區。
(助理編輯:朱會珊 審覈:杜麗娟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