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車電動化延5年 環團批倒退嚕

政院推動公務車電動化,將延後至2035年才能全面普及。圖爲先前花蓮縣長徐榛蔚試駛電動公務車。(本報資料照片)

減碳倒退嚕?依行政院「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行動計劃,2030年電動公務車普及率要達100%,未料行政院今年覈准交通部的「公務車電動化推動計劃」,卻把時間點延後至2035年才能全面電動化。環團指出,政府將公務車全面電動化目標從2030年延後至2035年,恐怕影響整體運具電動化與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交通部說明,公務車電動化算廣義運具電動化,行政院覈定由交通部辦理運具推動計劃,優先推動一般公務小客車,提出以正副首長帶頭示範策略,分階段推動2030年正副首長車、2035年公務小客車電動化,將督導各部會及縣市辦理。

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指出,雖然公務車佔整體汽車排碳量佔比不高,近年電動車比率越來越高,政府卻延後公務車全面電動化期程不太合理,或許不致於衝擊市售電動車佔比進度,卻與其他政策相互矛盾。

趙家緯說,以過去推動電動機車觀察,原本以爲佔比會等比級數成長,卻因爲不合理的「油電平權」倡議,讓電動機車成長速度大大減緩,電動車近日也遇到貨物稅等議題,擔心運具電動化政策步伐會減緩。

綠色和平說,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淨零路徑,全球運具必須於2030年前全面電動化,才能確保達成2050淨零。延後的決定顯示政府削弱了達成淨零的決心,政府應該以身作則,加速運具電動化時程。

對外界多認爲因爲充電樁數量不足,增加運具電動化難度,綠色和平指出,電動車充電樁建置除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也扮演關鍵角色,如可簡化社區及家用充電樁設置程序,提高補助,並優先於公有停車場、社會住宅增設充電設施,加快充電網的部署。

交通部稱,已補助地方政府、所屬機關及轄內觀光景點,在公共停車場建充電設施,截至7月底覈定4768槍,同時要求路外公共停車場設一定比例充電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