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快評 |三天內兩核心高管被查,達夢數據能否度過“成長陣痛”

每經評論員 黃勝

上市僅十四個月、頭頂“國產數據庫第一股”光環的達夢數據(688692.SH,股價242.54元,市值274.65億元),正經歷最灰暗的一週。8月19日,董事、總經理皮宇被立案調查並留置;22日,董事、高級副總經理陳文再被立案並被“管護”。兩位核心高管三天內相繼出事,這在A股歷史上並不多見,也讓這家高增長、高估值的科創板明星公司驟然陷入輿論漩渦。

從基本面看,達夢數據仍保持“優等生”姿態:2024年營收10.44億元、淨利3.62億元,2025年Q1增速更分別高達55.61%、76.39%。然而,資本市場給出的即時反饋卻是——22日早盤跌幅一度近4%,成交顯著放大,短線資金奪路而逃。顯然,投資者擔憂的並非當期利潤,而是公司治理與可持續經營能力。

皮宇、陳文均系公司元老級人物:前者2010年入職,一路從銷售經理升至總經理;後者2002年加入,長期負責公司市場與銷售。兩人2024年合計領取薪酬641萬元,卻未直接持股,意味着其個人利益與公司市值並未深度捆綁。如今,兩人相繼被採取留置、管護措施,難免讓外界質疑:公司內部是否存在系統性合規漏洞?是否存在銷售、招投標環節的灰色利益鏈?若答案爲真,過去高增長中的訂單含金量將被打上問號。

從法律角度看,“管護”並非最終定性,但監察法規定,管護最長期限爲十日,隨後必須作出留置或解除的決定。這意味着未來一週之內,陳文的最終去向將見分曉,而皮宇留置後的結論亦有望同步落地。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無論結果如何,信息披露的節奏、口徑與透明度都將被放大檢視。

對於投資者而言,短期需緊盯三件大事:其一,監察機關的最終結論是否涉及上市公司;其二,公司能否在一週內完成補選高管、穩定團隊;其三,大客戶訂單是否出現延遲或取消跡象。中長期則要審視達夢數據能否藉此次“刮骨療毒”,補上內控短板,把技術優勢真正轉化爲治理優勢。

綜上所述,達夢數據高管接連被查事件,公司需要儘快公佈調查進展,積極應對市場關切,以穩定投資者信心。同時,這一事件也提醒其他企業,加強內部治理和合規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