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停止內鬥,統合力量面對經貿危機

藍營26日發起「以罷制霸」行動,呼籲停止政治惡鬥,並提出應對川普關稅風暴政策主張,統合朝野政黨及相關產業的力量,安內以攘外。圖/姚志平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對等關稅,強逼各國上談判桌,揚言不就範就課徵高關稅。臺灣的脖子上也被架上利劍,如果談判不能如我之意,估計將有大批產業及數十萬從業員生計受影響,恐成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經貿災害。

外來患難方興未艾之際,「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遭受立法委員被大量罷免危機的國民黨,不願失去立院最大黨地位,於26日進行「以罷制霸」行動。在罷免與反罷免的過程中,相互開展的仇恨動員,還有國民黨黨部及負責人、黨工、志工被搜索、約談、羈押的情事發生,激化了政治惡鬥;國民黨聚衆抗議,加深對立,並引發了執政當局依法究辦的意圖。

在野的國民黨與民衆黨爲聯合力量抗爭,深化合作關係,日前舉行在野領袖峰,希望凝聚共識,並號召全民共赴危難。這場峰會能引發多大動員能量及鞏固兩黨合作關係,還有待觀察,但他們要求停止「在內部找敵人」及終止政治惡鬥的用心值得肯定,提出的應對川普關稅風暴政策主張,值得正視並採取相應對策,統合朝野政黨及相關產業的力量,安內以攘外,實爲當前重大課題。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提出的說法是,全世界只要是民主國家,當前最關心的就是關稅貿易戰、匯率戰與美債危機,只有臺灣還在拚政治、搞大罷免,鬥在野黨;世界各國關心的絕不是政治議題,而是人民的荷包、生活財產及安全。他認爲,很多人把焦點放在關稅戰,但關稅只是手段,真正是要解決當前美元匯率危機以及美債危機。

賴清德政府提出的應對策略相當充實,但集中於應對加徵關稅,少及於美債危機及美元匯率危機,且立場及談判策略似偏向取悅美方,核心策略在於相互零關稅、大量採購、大批投資,缺乏可資迫使對方讓步的抗爭意志與籌碼。

其實在野陣營提出的建議,不無參考價值。包括:大幅提高特別預算金額,至少應提高到2,000億元,因若美債、美元崩盤,將發生金融風暴,大蕭條緊跟着來臨;國安基金規模應大幅提高,股市規模只有十幾兆元時,國安基金就五千億,現股市規模大幅提高了六、七倍,國安基金完全無法在股市危機產生功能;另爲應擴大內需,面對緊急情況至少開放國際一個月免籤,更多觀光客來臺可帶動基層內需,也要擴大內需在基礎建設上,以刺激景氣;最後必須分散市場擴大市場,除了對美採購,擴大貿易談判,中央加上地方政府與各黨派一起努力,對各地方包括歐洲、東南亞等其他市場的擴大貿易團。

對於這些方案,如國安基金規模擴大等政院已有所迴應,除可作爲制定政策的參考,最重要的是整合在野政黨、地方政府、各產業共同參與方案的研議,採行一致性行動。由於外來危機迫在眉睫,臺灣真的不能再繼續內鬥及內耗。

如「大罷免」大成功,但未能統合各方力量共同應對危機,結果可能是經濟與民生的大失敗、大蕭條,輸的是臺灣產業及全體人民。

面對川普對等關稅及美元美債危機的挑戰,賴總統及卓院長持續聽取業界意見,確有必要但還可做的更多,在此危機當頭的時刻,最應該做的是政治休戰,結合在野政黨共謀對策。過程中,地方政府應變措施很重要,有些縣市的特定產業可能受傷嚴重,除了中央訂政策、撥預算,地方政府的扶助措施也不可或缺,目前約四分之三的縣市首長是國民黨籍及民衆黨籍,理應爭取他們對策略的建言與執行上的配合。

目前政府的立場傾向於對美國示軟,如果在野黨加入決策,策略上也可往態度較強硬方向調整,這或可強化談判韌性,有助於向美方爭取對臺灣更有利的條件,也是執政黨必須尋求政治統合的一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