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期許賴政府 政績倒吃甘蔗
國際局勢詭譎多變,掩蓋施政團隊的政績,惟更應深思的是,行政團隊的施政成績,是否讓人民無感。圖/本報資料照片
520執政滿週年了,多家民調顯示,賴總統施政滿意度由盛而衰,低則3成、高則5成。一年來朝小野大,行政、立法對峙紛擾不斷,國際局勢詭譎多變,掩蓋施政團隊的政績。惟更應深思的是,行政團隊的施政成績,是否讓人民無感。
這一年來,內外交迫,擔任賴清德執政團隊首任閣揆的卓榮泰,的確備極艱辛。倘若問普羅大衆,賴政府一年來施政最大亮點爲何?大家可能會想半天,很難在第一時間講出深刻印象的成績。
對內,朝小野大的政治環境,干擾施政步調,從國會改革、憲訴法、財劃法、總預算案等接踵而至的爭議法案激烈攻防,內閣團隊不斷被動提出覆議與釋憲等憲政救濟措施,施政先天不足,陷入泥淖,綁手綁腳,卓揆在日前週年茶敘記者會中,不得不自嘲:「絕對不能只是覆議最多的行政團隊」。
對外,中共解放軍把軍演常態化,對準臺海周圍,兩岸交流中斷,劍拔弩張,關係愈趨緊張;今年4月川普總統又神來一筆,丟出對等關稅的超級核彈,府院急於應付川普對等關稅挑戰,投入不少人力、時間在檢視如何幫產業渡過難關。賴政府團隊一年來,四面楚歌、腹背受敵,蠟燭兩頭燒。
但不論如何,誠如美國已故總統杜魯門所說:要進廚房就不能怕熱。執政成績單不夠亮眼,或不夠吸睛,執政者當深自檢討,不能有太多借口或牽拖,要冷靜思考突圍之道。很多施政項目即使沒有修法或立法,掌握國家機器和資源的執政黨,也應能端出令人民有感的「滿漢全席」。
例如減稅政策,每次檢討免稅額項目門檻的提高,民衆就有小確幸;又例如「婚育宅」四大加碼,對年輕夫妻也十分「有感」。可惜有感有亮點的政績,不是沒有及早提出,就是執政團隊不懂得操作時機或論述包裝,以致食之無味,來不及在520端政績前醱酵。
其實,卓內閣日前提出健康臺灣、青年敢夢、科技普惠、均衡發展及安全韌性五大行動,還有20項進行式,包括青年圓夢基金、擴大文化幣、租金補助等。一年來端出的政績洋洋灑灑,不是沒有牛肉,但何以還是給外界有「施政空轉」的錯覺?
探究原因,其一、內閣政策論述及包裝遠不及過往,有媒體當着卓揆的面就問,「爲何卓內閣的政策無法像蘇(貞昌)內閣,用『班班有冷氣、生生有面板』這麼簡潔有力、朗朗上口的政策論述?」顯見,對外論述且行銷包裝不足,是卓內閣致命傷之一。
其二,行政團隊各吹一把號,缺乏團隊作戰。例如,經長提出境外關內、境內關外政策,甚至外長的總合外交理念,涉及外交、經濟、財政及國發會,甚至更多部會,需跨部會合作,才能展現強大戰力或祭出亮點奇招,掌控話語權,不隨在野黨起舞。
第三,標榜「行動創新內閣」名不符實。卓內閣提出推動六大區域產業與生活圈,以落實賴總統均衡臺灣政見,每一個區域都各具產業發展特色,最重要是以交通基礎建設作爲各區域串聯發展的金鑰,並擴及到重點產業、觀光發展、文化建設及地方創生等,形塑成各具特色生活圈。可惜的是,這項重要政策未有創新細膩的規劃,也缺乏行動具象化,徒紙上談兵,很難讓人民印象深刻。
另,賴總統在總統府成立三大委員會,原本各界期待能在氣候變遷委員會,針對社會重大爭議的核電延役課題,早日作出明確決策,可惜在517核三廠2號機熄燈之前,氣變會並未針對核能是否作爲減碳工具,作出明確結論,令產業界難免有些失望。
外界深知,這一年來賴卓體制是「大總統、小院長」的執政態勢,很多內閣成員是賴總統欽點,有的只直通總統報告施政構想,卻缺乏和行政團隊互動,有的表現遠不如外界預期,這些折損內閣戰力的問題,賴總統都應正視,不可小覷。賴總統的執政團隊有必要儘速重新整隊,不要讓首長各吹各調,檢討這一年來施政「無感」原因,對症下藥,未來還有三年可急起直追,若能倒吃甘蔗般提出「有感」施政,猶可重拾人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