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美債已非萬靈丹 外匯存底要靈活調整
到底臺灣外匯存底的美債佔比是多少?此一頗具機密性的神秘數據,根據日前央行總裁楊金龍的說法,持有美債部位高達8成,他還強調,央行對於美債佔外匯存底的比重,並沒有期望值,但就目前的評估,8成以上部位是「理想水位」。由此來看,央行尚無調整手上美債部位的想法。
也因此,近期美債利率持續上揚的現象,益發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受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中國、日本兩大持有美債的國家在內,全球儲備管理機構可能都正在重新評估,手中的美國公債部位是否需要調整。美國公債與其昔日作爲資金避風港的身分愈來愈遠。
撇開中日兩國以美債爲武器,作爲關稅戰上討價還價籌碼的陰謀論不談,單純從美債本身出現的變化來看,它長期具有的安全與保值等功能,確實已出現變化。2000年起開始暴增的美債,至今總規模高達36兆美元,每年光是利息支出,就超過美國的國防支出,而今年到期規模高達9.2兆美元,其中有6.5兆美元是上半年到期,由此來看,美國確實有嚴重又立即的國債問題,加上當前美國的經濟狀況,要拿出龐大的部位還錢確有其困難,最可能的方式是借新債還舊債,惟當前殖利率居高不下,發行新債新增的利息成本不容小覷。
這也是市場盛傳川普可能迫使外國債權人,將手中持有的美債轉換爲超長期債券,以減輕美國的債務負擔的主要原因,此計劃被泛稱爲「海湖莊園協議」,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坦言,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相當於倒債」,非常的危險。因美債問題所引發的不只是金融市場的混亂,而是一場金融史上的空前危機。
加上臺灣外匯存底的結構中,美債的部位相當的高,調整美債部位並進行資產的多元化與分散,是目前的金融圈的主流意見。以目前央行外匯存底5,780億美元換算,持有8成美債部位,等於超過4,620億美元押在此種商品,而美債頻被拋售的同時,諸多形式的美元資產也面臨拋售潮,此一出售美元資產的風潮方興未艾,以往持有美債穩賺不賠,開始要換個方向,從風險的角度進行評估。
央行對於外匯存底運用的說明,強調會以持有安全性佳及流動性高者爲主,且多持有至到期,美債因符合其嚴選的標準而雀屏中選。的確,美債一直都是相當優良的金融商品,還具有避險工具的功能,甚至可以爲金融市場定錨,觀察過去發生過的金融風暴,包括金融海嘯時代的雷曼兄弟破產、甚至遠至美國內戰時期,美國政府面對危機,透過貨幣政策、量化寬鬆(QE)等各種方式,引導美債利率修正,從未出現過強硬調降債息、延長持有期間等傷害到商品本質作法。
但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觀察其所作所爲,無一不令外界驚訝,連不配合的聯準會主席鮑爾,都不斷在自家社羣平臺上辱罵及揚言要直接換掉,不禁讓市場更陷焦慮,因爲這意味着「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海湖莊園協議成真也非絕無可能。
央行對外匯存底的運用,一向強調穩健的大原則,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面對美債風險的快速提升,央行實不能再如以往一樣單押美債,而對成立主權基金、購買黃金等各種建議都拒之門外,外匯存底的運用方式,已到了非調整不可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