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美元改革會是川普的下一步?

圖/美聯社

川普重返白宮至今的主要經貿政策,大致圍繞着報復式關稅。關稅牌打光了之後,什麼是川普的下一步?3月中旬川普的經貿策士米蘭(Stephen Miran)通過參議院人事審查,正式成爲白宮經濟顧問。他過去的主張成爲衆所矚目的焦點,是推估川普下一步的重要參考。

米蘭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但他主要是在實務界或智庫發展。2024年11月他發表一篇「重建全球經貿體系手冊」(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報告,極可能成爲未來川普的施政藍圖。該報告認爲,必須改革全球貿易體系,讓美國產業處於公平的地位。

現行體系下,美元被許多國家當作外匯儲備,這種對美元的需求使得美元幣值被不合理推高,美國製造業肩負沉重負擔,進而阻礙美國的出口。米蘭給川普的處方包括:對等(fair and reciprocal)的關稅改革、各國配合讓美元貶值,以及外國人投資美元資產要收服務費。

選前川普多次宣稱,過去美國對其他國家的關稅很低,但其他國家卻對美國課高關稅,是佔美國便宜,例如美國對歐盟的汽車關稅明顯低於歐盟。

整體而言,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只有3%,歐盟爲5%,中國高達10%。因此川普2月13日簽署了對等關稅改革備忘錄,要求檢視美國與其他國家關稅間的不平等。米蘭報告認爲最佳關稅稅率是20%,超過了可能造成社會的福利損失。

由於過去幾年,墨西哥明顯成爲中國貨洗產地的地方,造成美國關稅政策的漏洞。該報告提到,所有跟美國在同一國防保護傘下的國家,都應採一致的對中經貿政策,發揮集體的力量迫使中國做出經濟體制改革。這應是川普上臺後,馬上對墨西哥與加拿大開第一槍的原因,迫使兩國對中國課高關稅,惟作法不夠細膩,最終不了了之。整體而言,關稅在其改革藍圖中只算淺水區,重頭戲還在後頭。

近來各界盛傳,川普將發動類似1985年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要求主要國家一起推動降低美元幣值,暫時稱爲「海湖莊園協定(Mar-a-Lago Accord)」。

用「高關稅」或「不提供軍事保護傘」,迫使相關國家配合,包括長期提供低利融資給美國政府。由於各國若大量拋售美國公債,將會推升公債利息,加重美國債務負擔。因此將要求延長各國持有美國公債期間,甚至購買百年期的公債。同時要求美國聯準會降息,其他國家央行升息,降低資金涌入美國購買美元資產,壓低美元幣值。

再來就是要求外國人投資美債必須付費(user fee)。目前外國人購買美國公債的利息所得,享有免繳聯邦所得稅的優惠,未來將要改變。因爲外國資金涌入美國購買美債,造成美元過強,影響美國產業海外競爭力,是美國龐大貿易赤字的元兇之一。就像環境議題上的污染者付費,投資美元資產者也須爲其危害付費。因此未來川普將有一系列措施,減損外國人持有美元資產的價值,進而降低持有美元的誘因,避免美元幣值被高估。且不論每項的成效如何,都將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撼。

各國使用美元當外匯儲備,美國國際收支出現大幅赤字,來爲國際金融提供流動性,這並不是米蘭的創見,60多年前特里芬(Triffin)就闡述過這種兩難現象。廣場協議要求日圓與德國馬克大幅升值後,美國的貿易赤字確實有一波收斂,然而以大幅提高關稅當作起手式,可能事與願違。例如各國可能以貨幣貶值的方式,因應抵銷所增加的關稅,結果造成美元更爲強勢。再來是強勢美元所帶來購買力與特權,像鴉片一樣,一旦享有過,戒的掉嗎?川普真有決心,不計任何成本來處理貿易赤字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