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少先隊廣泛開展暑期愛心託管服務:爲了孩子們成長得更好

“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少年兒童假期看護問題,是牽動億萬家庭的急難愁盼問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社區調研時經常關注的民生問題。暑期以來,各地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廣泛開展愛心託管班活動,解除家長“帶娃難”的後顧之憂,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納入民生項目爲愛心託管注入強大動能

一大早,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西校區裡早早熱鬧了起來。這裡是徐彙區田林街道的辦班點,來學校的路上,11歲的張歆玥一直很興奮,這個自詡“社牛”的五年級女生,期待着在這個暑假認識更多新朋友。“今年的暑託班繼續實現所有街鎮全覆蓋。自2014年創辦以來,小學生愛心暑託班已連續12年成爲市爲民辦實事項目。”上海市少先隊總輔導員趙國強介紹說。

不僅上海,江蘇、湖北、海南、重慶、寧夏等多地紛紛將愛心託管班納入省級民生實事項目,加強資源保障,形成長效機制。

江蘇今年在全省1133個鄉鎮(街道)開設2228個公益暑託服務班點,服務覆蓋全省91%的鄉鎮(街道),其中半數以上專門服務新業態新就業羣體子女。揚州市竹西小學開班現場,一位外賣員母親感慨:“以前最怕孩子暑假獨自在家,現在下樓拐個彎就是暑託班,送單時心裡踏實多了。”

暑假伊始,湖北省3811個“愛心託管班”陸續開班,這是愛心託管班被正式納入省十大民生項目清單的第二年。孝昌縣小悟鄉萬衝村將農家書屋改造爲教室,利用學校及黨羣服務中心就近服務少年兒童。團孝昌縣委書記寧莎麗介紹,新增點位由教育部門與鄉鎮協同提供,確保農村留守兒童等重點羣體優先受益。湖北省青基會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匯聚超千萬元的公益資源,精準匹配至各級團組織。

在海南,218個鄉鎮(街道)全覆蓋的愛心託管站成爲假期孩子們最熱門的目的地之一。早上6點多,今年9歲、家住儋州那大鎮清平村的李城旭早早換好籃球衣,催促着父親一起出門,打算前往離家約兩公里遠的設立在村衛生站的暑期愛心託管站。“這麼早就催我出門,真的很少見。”李城旭的父親李超榮的驚訝溢於言表。由於妻子在外務工,加之自己患病不便照看孩子,李超榮讓孩子參加暑期託管,本意是“找個有人帶孩子的地方”,卻“沒想到孩子這麼喜歡”。

多元課程點亮多彩假期

各級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精心設計,將紅色教育、非遺傳承、科普實踐、勞動教育、趣味運動等多樣元素融入托管班課程,讓孩子們在快樂的假期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83歲的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三師分會名譽會長褚康齡帶來了自己珍藏多年的3套軍裝,向暑託班的小朋友講述自己投身革命、保家衛國的故事。“我們國家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希望你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褚康齡說。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中心學校愛心託管站,午後的故事角總是座無虛席,志願者們化身“故事大王”,講述蘇東坡的人生故事,當講到他被貶仍堅持辦學堂、濟百姓時,孩子們眼中閃爍着敬佩的光芒。“蘇東坡真是個樂觀的人!”“我也要像他一樣,遇到困難不放棄。”純真的感悟,正是文化傳承的萌芽。

“‘電’亮未來,‘磁’趣共享”課程是武漢市暑假“愛心託管班”一類課程之一,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的志願者們將科學理論變成了會“說話”的科學故事,深受孩子們歡迎。當孩子們看到在靜電作用下,絕緣材質的毛絨團因同性電荷相斥而呈現直立蓬鬆的形態學變化,發出陣陣驚歎:“我以後要當科學家,研究比靜電更厲害的電!”

7月28日,陝西漢川分水鎮夾河村農耕文化館內傳來陣陣歡笑聲,10餘名小學生在志願者的指導下推動斑駁的石磨,體驗磨面的動作,孩子們額間沁出的汗珠與驚歎聲交織成生動的勞動教育課。這是該村愛心託管班“穿越時空的農耕課”系列活動現場,老物件正成爲暑期託管教育的特殊載體。六年級學生王梓逸在筆記本上認真繪製農具結構圖,他感嘆道:“課本里的‘粒粒皆辛苦’今天終於看懂了。”

安全自護教育讓家長安心

暑期是溺水、觸電等少年兒童事故多發期,各級團組織、少先隊組織將安全自護教育列入托管課程,以豐富多元的教學形式讓安全教育入腦入心,讓家長盡享“孩子有人管、安全有保障”的安心。

在湖北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志願者服務隊與星火支教團隊攜手合作,以“普法禁毒防詐守護青春成長”爲主題,給當地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安全教育課。爲加深理解,支教老師們還組織同學們分組編排防詐情景劇,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詐騙過程,讓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掌握了防詐技巧。

雲南組織開展“團團陪伴·助力‘雙減’”紅領巾暑期愛心託管班,圍繞防止意外傷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災害自救教育開設“平安暑期”自護教育課程,以情緒團輔、心理劇排演引導情緒管理,通過定向越野、帳篷搭建、急救實操提升少年兒童生存技能。

團重慶市巴南區委在多個社區開展“假期公益託管營”行動,通過動畫放映、故事講解、情景模擬等形式,爲孩子們講解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拐賣等安全知識,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同學們,遇到有人落水,千萬不能自己跳下去救人!應該第一時間大聲呼救,找大人幫忙……”寧夏銀川興慶區勝利街康馨社區內氣氛熱烈,一場以“快樂過暑假 安全不放假”爲主題的安全教育課正在這裡生動開講。志願者老師用一個個貼近生活的場景、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口訣,將抽象的安全知識轉化爲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護身符”。

聚力專業隊伍愛心護航

各地積極探索團組織主導、多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模式,多渠道配齊配強志願者,組織動員青年志願者、返鄉大學生、社區工作人員、退役軍人、高校“三下鄉”志願服務隊精準對接託管班需求,用愛澆灌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江蘇組建由“五老”、愛心人士、大學生構成的志願者隊伍,破解基層服務力量不足的難題。在宿遷市志聯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服務班點,單親兒童小溪曾因父親忙碌無暇照顧他而封閉自我,志願者用“嘗牛奶新口味”的藉口打開他的心扉,又通過“炒蛋課”“蒜苗種植”等活動讓他逐漸開朗。這種“用專業傳遞愛”的理念,讓志願者不僅是看護者,更成爲孩子們成長的引路人。

針對暑期留守兒童學業輔導問題,共青團萬州區委聯合重慶三峽學院等高校,選拔80餘名大學生志願者,派駐到各個託管點位,每個點位至少配備3名大學生志願者,含1名師範類專業大學生志願者。9點半,萬州區陳家壩街道陳家壩社區,留守兒童淼淼正和大學生志願者龍雨覈對數學作業。“能幫助孩子們讓我非常有成就感。”龍雨說。

在陝西咸陽,愛心暑託班以“返家鄉”大學生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爲主體,吸納社會公益組織成員、退休老幹部、現(退)役軍人、非遺傳承人等少先隊校外輔導員力量,形成“專職+志願+專業”的服務團隊,讓孩子們學有所獲、玩有樂趣。

新疆以着力解決家長暑期“看護難”痛點、滿足返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需求爲出發點,在全區開設覆蓋城鄉的教育實踐平臺“紅領巾小課堂”點位3469個,吸引5000餘名返鄉大學生參與,爲20餘萬名少先隊員築起了暑期成長樂園。“爸爸比較忙,在這裡,我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學習,一起寫作業,一起玩耍,遇到難題時,老師給我們耐心解答,我非常喜歡村裡的‘紅領巾小課堂’。”新疆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託萬克阿勒迪爾村茹克婭·達吾提說。

“讓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都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各級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將持續用好黨賦予的資源和渠道,把託管班這件好事辦好,用實打實的業績贏得黨的信任、贏得社會尊重、贏得青年口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