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密集調研電子股
在年報季疊加一季報密集披露的節點,4月以來公募密集調研上市公司。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4月以來共有277家上市公司接待公募基金來訪調研。其中,來訪量排名前四的均爲電子行業機構,不過,若從行情表現看,相關個股年內股價則均存在跌幅。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對中國出口短期帶來一定擾動,尤其是電子行業,短期的回調也是市場正常反應。對於相關上市公司,如何形成應對“對等關稅”的經營策略,是各家公募調研關注的方面。展望未來,消費電子行業整體估值修復的可能性較大。
電子行業個股獲組團調研
4月公募調研路線出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4月以來共有277家上市公司接待公募基金來訪調研。具體來看,所屬電子行業的立訊精密以近百家基金公司的接待量成爲4月以來公募基金調研最多個股,以電話會議形式接待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等共計97家公募。
緊隨其後,所屬電子行業的滬電股份則接待65家基金公司調研。同樣所屬電子行業的安克創新被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南方基金等58家公募調研,兩者分別排在4月以來公募基金調研數量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同期,瀾起科技、寧波銀行、華東醫藥、濤濤車業、銳捷網絡等多家上市公司獲公募基金調研數同樣較爲居前,4月以來均獲超50餘家公募來訪。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調研來訪量排名前四均涉及電子行業,細分領域來看,3家主要聚焦於消費電子,所屬概念板塊則較多涉及人工智能、國產芯片等。公募基金調研來訪量第五至第十名所屬行業則包括銀行、化學制劑、摩托車、生活用紙、通信網絡設備及器件、電網設備等。
此外,在年報季疊加一季報密集披露的節點,多家被公募調研青睞的上市公司當前所屬預盈預增概念,部分公司在2024年全年錄得較佳業績。例如,被57家公募調研的瀾起科技在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4.12億元,同比增長213.1%。不僅如此,瀾起科技2025年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也預計將同比增長128.28%—146.19%。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電子行業因其自身技術附加值,往往是上市公司盈利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公募調研較多關注的科技方向。
短期漲跌回調是正常反應
雖然多隻電子行業個股備受公募調研關注,但相關個股的年內行情表現卻較爲平淡。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收盤,被公募調研數量前三名的立訊精密、滬電股份、安克創新年內漲幅分別爲-24.26%、-29.1%、-13.83%。4月以來跌幅也均超過10%。
事實上,自4月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對等關稅”,國內消費電子板塊曾經歷明顯回調。截至4月18日,據中證指數官網,由中芯國際、立訊精密等爲權重股的中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近一個月跌幅達15.07%。
伴隨“對等關稅”提出,新一輪關稅加徵後對相關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國際業務的影響,應對關稅的手段和措施等也成爲多家公募在4月調研時的關注點。相關問題包括:“在短期應對關稅衝擊,公司與客戶有哪些應對措施安排”“複雜外部環境下公司整體經營策略”以及“消費電子行業的競爭格局是否會因關稅問題發生改變”等。
王紅英表示,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的確對中國出口短期帶來一定擾動,尤其是電子行業是我國對歐美出口的主要產品,可能在銷售規模、營業收入、利潤增長上受到短期影響,因此,短期漲跌回調也是市場正常反應。上述背景下我國可能會通過出口退稅等方式,對相關上市公司進行一定的政策性補貼,從而支持上市公司電子產品在全球範圍銷售。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如何進一步優化供應鏈成本,提升內在質量,形成應對“對等關稅”的經營策略是關鍵,這也是各家公募調研時關注的方面。
據新華社此前消息,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4月11日宣佈,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所謂“對等關稅”。展望後市,中信證券研究近日發文稱,中國具備成熟完整的消費電子供應鏈,美國此前通過關稅加徵的方式倒逼電子零部件、模組、組裝等供應鏈迴流的可行性較弱。此外,產業鏈公司過去幾年已在全球進行了產能多元化佈局,也可一定程度對衝潛在關稅加徵帶來的衝擊。短期看好關稅擔憂緩解下的相關標的的超跌反彈;中長期則持續看好具備平臺性屬性+產能多元化佈局的龍頭公司的經營韌性。
信達證券相關研究團隊也看好消費電子估值修復機會,其在4月18日發佈名爲《關稅政策衝擊傾向短期,關注消費電子修復時機》的研報中指出,儘管關稅政策短期內可能對消費電子企業造成一定衝擊,但是這種影響難以在中長期維持。自關稅政策頒佈以來,國內消費電子優質個股大幅回調,目前估值已顯露較大空間。此外,關稅政策持續惡化的可能性也在不斷縮小,但目前仍需觀察越南、印度、新加坡、墨西哥等地的關稅政策變化。總體來看,如果後續關稅沒有非理性發展,則行業整體估值修復的可能性較大,建議持續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 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