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髮行創年內新高

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

在權益市場加速回暖的大背景下,8月份公募基金產品發行呈現火熱態勢。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8月份全市場共有157只新產品開啓募集,創出年內單月發行新高,較7月份的149只環比增長5.37%,這也是連續第二個月單月發行產品數量不少於140只。

近段時間,資本市場持續回暖向好,A股主要指數震盪上行,公募基金賺錢效應顯現,提升了投資者信心,帶動新資金加速入場,也促進了基金髮行的提速。從發行基金類型看,權益類基金是8月發行的主力。在8月開啓募集的157只新產品中,權益類基金達到125只,佔比爲79.62%。其中,股票型基金有96只,佔權益類基金總量的76.80%;偏股混合型基金有29只,佔權益類基金總量的23.3%。

相比之下,8月份債券型基金髮行降溫。截至8月25日,8月份僅有22只債券型基金開啓募集,較前一個月環比下降31.25%。“受債券型基金表現欠佳以及股票市場走強影響,債券型基金吸引力有所下降。”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表示。

從發行主體來看,8月份共有65家公募機構推出新產品。其中,11家公募機構發行新基金不少於5只,12家公募機構發行新基金3只至4只,42家公募機構發行新基金數量1只至2只。具體來看,博時基金髮行8只居首,以股票型基金爲主。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和中歐基金均發行7只緊隨其後,中歐基金以混合型基金爲主,其餘2家以股票型基金爲主。

在李春瑜看來,8月份公募產品發行數量顯著增長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驅動:一是8月A股市場整體表現穩健,上證指數持續上行,爲公募產品發行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二是公募基金展現出較強賺錢效應,提振了投資者的參與熱情,帶動資金持續流入。三是隨着權益類基金淨值持續回升,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認可度明顯提升,通過基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的意願顯著增強。同時,基金管理機構也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加大權益類產品供給力度,進一步助推了公募產品發行的增長。

“近期投資者入市意願回升,爲新基金產品發行提供了需求基礎。”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隨着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持續落地,既改善市場風險偏好,也引導資金向公募等合規理財工具聚集。同時,當前銀行存款利率處於低位,居民“存款搬家”趨勢延續,公募基金成爲收益性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

在權益類基金中,指數型基金備受追捧。8月份啓動募集的96只股票型基金中,被動指數型基金佔到67只,增強指數型基金佔到26只,合計佔到股票型基金總量的九成以上。對此,陳靂認爲,指數型基金產品性價比高,費率低於主動權益類基金,且持倉透明、風格穩定,吸引了很多投資者。同時,今年A股板塊輪動快,不少投資者更傾向賺指數的錢,以降低擇時擇股難度。

以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爲代表的指數型基金有望繼續成爲基金髮行的重點產品類型。去年發佈的“新國九條”提到,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截至8月25日,國內ETF總規模首次突破5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爲,ETF的快速發展是政策支持、市場情緒改善、產品創新發展和投資需求升溫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反映出隨着資本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投資者對ETF這一分散化、低成本和高透明度的投資工具的高度認可,也折射出投資理念的轉變。

針對權益類基金髮行提速,投資者該如何佈局?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恆表示,首先,投資者需明確自身風險偏好與投資目標,權益類基金波動性較高,需匹配能承受短期回撤的中長期資金;其次,投資者需優選具備靈活建倉能力與主動管理優勢的產品,關注基金經理的行業配置經驗及歷史超額收益獲取能力,結構性行情下資產組合的動態調整能力尤爲關鍵;最後,應分散投資降低單一風險,避免過度集中。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