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3月底取消門診預交金,6月底降低住院預交金額度

3月28日,國家衛健委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公立醫療機構預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國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停止收取門診預交金,並於同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資金清退。6月30日起,住院預交金額度將根據病種及醫保類型動態調整,醫保患者預交金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

通知要求,公立醫療機構需通過官網、小程序、電子屏等渠道公示門診預交金退款流程,確保患者及時辦理退費。因客觀原因無法清退的資金須納入臺賬管理,並上報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針對急診、門診手術、老年人等特殊羣體,在患者自願前提下可保留預交金,但需向行政部門備案。

住院預交金管理同步優化,醫療機構需參考同病種前三年次均費用及個人自付水平,合理確定預交金額度,並對常見病種收費標準進行公示。患者出院後,醫療機構原則上需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結算,並逐步實現24小時內結算。此外,通知鼓勵推廣“診間結算”“牀旁結算”等便民措施,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費用明細實時查詢。

對於脫貧人口、低保對象等羣體,醫療機構需嚴格落實現有“先診療後付費”政策,並探索基於信用體系的“先診療後付費”新模式。醫保部門將加快支付方式改革,推行醫保預付金制度及移動支付,縮短結算週期,減輕醫療機構資金壓力。

各地須於2025年3月31日前制定實施細則,特殊情況需延期執行的醫療機構須向屬地行政部門報備。非公立醫療機構可參照執行。國家衛健委表示,新規旨在降低患者預付壓力,提升就醫體驗,需強化監管確保政策落地。

(北京日報客戶端)